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三种途径

律师回答

HAICHENG POLICE

      国家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在《“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帮助残疾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范围。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将统一开展“深入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专项活动,并将贫困户、军人军属、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四类人群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救助。
      残疾人在维护合法权益时,可以享受以下的救助方式:
法律援助
一、援助对象及援助条件
      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残疾人。
二、援助范围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如果您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所在县(区)的基层法律援助机构提出,其受案范围包括: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3.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4.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5.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民事权益的。
三、提交材料
      1.身份证、残疾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2.经济困难证明,包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五保供养证、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人民法院给予司法救助的决定、民政部门出具的其它社会救济证明等。
      3.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包括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立案受理通知书。法律援助机构如果认为您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会要求补充。如果您未按要求作出补充,申请将被视为放弃。
四、接受援助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
      1.有权向法律援助人员了解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
      2.民事诉讼法律援助中受援人的特殊权利:1减缓免诉讼费;2减缓免劳动仲裁费;3减免法律援助案件的相关鉴定费用;4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可不提供担保。
      (二)义务:
      在申请或者接受法律援助的过程中,申请人或受援人有以下的义务:
      1.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2.不得以欺骗手段获得法律援助;
      3.不得要求法律援助人员提出没有事实的法律依据的请求;
      4.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如受援人把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所需差旅费、文印费、交通费、调查取证费等必要开支,列入诉讼请求并经人民法院判决由非受援方承担的,受援人应当在执行完结后将上述费用交还法律援助人员。
      五、法律援助的方式
      1.咨询:就普通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解答。
      2.代书:为符合法律条件的受援人起草法律文书,为诉讼或非诉讼程序的开始提供文书准备。
      3.非诉讼法律援助:代理当事人参加和解、调解、仲裁等;
      4.诉讼法律援助:代理当事人参加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担任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或公诉案件被害人、自诉人的代理人。
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实行诉讼费用的减交、缓交和免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事项残疾人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1)追索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
      (2)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3)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4)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5)追素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6)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7)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_偿或经济补偿的
      (8)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_偿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数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人的
      (10)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11)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12)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13)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14)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法律服务
      除以上两种方式,残疾人还可以通过借助“12348”咨询电话、“12348中国法网”及移动客户端、“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平台,融合电话、网站、短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寻求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
      一图看明白|宪法和法律如何保障残疾人权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职工因公致九级伤残的待遇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支付9个月的伤残补助金;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按照当地政府规定执行。...查看全文

天津河西区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天津市河西区残疾人维权工作实现规范化、多模式、广覆盖的格局,许多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关心残疾人疾苦的好政策陆续出台,切实依法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一是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权。河西区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查看全文

保障残疾人权益,预防残疾

残疾人退休死亡后无法享受丧葬补助费,但工伤事故死亡和意外事故死亡可以获得相应赔偿。工伤事故死亡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费用补助,而意外事故死亡赔偿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等多项费用。根据法律规定,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的具体数...查看全文

保障权益的有效途径

合同公证的主旨是通过审查确认合法合同的效力,具有法律和社会效力。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申请,依法证明民事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公证机构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查看全文

合同保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有效途径

合同保全是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措施,债权人可行使代位权保全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但需限于到期债权范围。代位权的费用由债务人承担,相对人可对债务人提出抗辩。债权人可提前行...查看全文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处理方式

残疾人法律处理殴打他人行为的主旨是: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受伤,都可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人的动机、手段恶劣时,即使被侵害人未受轻微伤,也应适用较重处罚。殴打他人行为侵犯他人身体权和健康权,应根据行为方...查看全文

权益保障与解决途径

夫妻感情破裂司法解释: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为界限,综合考虑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现状和和好可能性等因素来判断。对于一方有禁婚疾病或无法发生性行为且无治愈可能的情况,可以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若一方坚决要求离婚且经...查看全文

残疾人保护权益保障法最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提供便利,并保障其享有平等的劳动待遇和权益保护。...查看全文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

殴打残疾人在治安案件中应从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处罚,而对结伙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未成年人或老年人的以及多次殴打、伤害他人的行为,应从重处罚。中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享有国家...查看全文

离婚后残疾人的权益保障

离婚时对残疾人利益的保护,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住房的处理、离婚时的经济帮助、离婚后的子女抚养等方面。在分割财产时应照顾残疾人利益,处理住房时残疾人有优先权,离婚时要给予经济帮助,抚养子女时应考虑残疾人意愿。...查看全文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残疾人保障法》主要从六个方面采取保障措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一是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二是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四是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五是国家保障...查看全文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何依法保护?

律师分析: 可以通过行政途径,向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其它行政主管机关反映情况,并要求对行为人作出相应的处理,或者依各自职责及行为性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保护...查看全文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何依法保护

可以通过行政途径,向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其它行政主管机关反映情况,并要求对行为人作出相应的处理,或者依各自职责及行为性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保护。...查看全文

探讨残疾人士权益保障

工伤保险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生活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查看全文

残疾人依法享有哪些权益?

残疾人合法权益包括康复、教育、劳动、文化生活、社会福利和环境友好等六个方面。康复机构应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普通学校不得拒绝有自适力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具自适力的学生应接受特殊教育。...查看全文

维权途径与法律保障

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用人单位拒不履行,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执行裁定生效后,用人单位仍不履行,可对其负责人罚款、拘留;如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哪种途径更能保护你的权益?

联名上诉与个人上诉的主要区别在于,联名上诉需要多个当事人一起上诉,而个人上诉是一个当事人自己上诉。联名上诉的条件是诉讼标的必须是同一种类,并且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此时,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查看全文

获得三级残疾补助的途径

三级残疾人可获得每年400元补助,重度残疾人每月60元护理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扩大补助范围,提高标准;残疾人职工费用可计入公司运营成本;残疾人个人劳务收入免税。...查看全文

敲诈手段与残疾人权益保障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一、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具体都有哪些 1、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协商、诉讼、仲裁、报警等。涉嫌刑事犯罪的就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