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法律法规条例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有关劳务合同法律规定:

第一条:劳务合同的性质

1、根据劳务合同,允诺提供劳务的人负有提供约定劳务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负有给付约定报酬的义务。

2、劳务合同的标的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劳务。

第一条a:禁止歧视

1、雇主于达成协议或者采取措施时,特别是在建立劳动关系、提职、发布指令、或者发出解约通知时,不得因雇员的性别而歧视雇员。但当协议或者措施的标的是雇员所从事的职业种类,而且这一职业要求一定的性别作为其不可放弃的条件时,允许因性别不同而区别对待。发生争议时,如果雇员以事实证明其因性别而受到歧视是可信的,则雇主承担举证责任,用与性别无关的客观理由来证明区别对待是正当的,或者性别是从事该项职业的必须的条件。

2、在建立劳动关系时,雇主违反本条第一款的禁止歧视规定时,受到歧视的求职者可以要求以金钱作为适当赔偿,最高金额为三个月工资。月工资的标准是,在假定求职者与雇主建立劳动关系、雇主当月允诺支付给求职者在正常工作时间条件下的金钱和实物工资。

3、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如果雇主违反本条第一款的禁止歧视规定的理由不成立,则无权要求建立劳动关系。

4、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请求权必须自收到拒绝通知后两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主张。

5、如果不存在升职请求权,则本条第二款和第四款的规定相应适用于升职。

第一条b:工作职位招标雇主既不得以公开方式,也不得在企业内部将某个工作职位只对男性或只对女性进行招聘,除非具备第一a条第一款第二句的情形。

第二条:报酬

1、如果根据情况,不受报酬不提供劳务时,视为默认约定报酬。

2、未规定报酬额的,有公定价格时,按公定价格支付报酬,无公定价格时,应认为约定按习惯支付报酬。

3、在建立劳动关系时,不得因雇员的性别而就相同的或者价值相同的工作议定低于另一性别的雇员的报酬。由于雇员的性别而适用特别保护条款不能构成约定较低报酬的理由。第一a条第一款第三句的规定相应适用。

第二条a:禁止处罚雇主不得因雇员以允许的方式行使其权利,而在达成协议或者采取措施时歧视该雇员。

第三条:亲自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

发生疑问时,劳务义务人应亲自提供劳务。在此情况下,劳务请求权不得转让。

第三条a:企业转让时的权利和义务

1、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因法律行为转让给另一所有权人时,该所有权人即参加到转让时存在的劳动关系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中来。如果上述权利和义务是通过工资合同条款或者企业协议来规定的,则工资合同或企业协议构成新的所有权人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内容,不得在转让后的当年年底前做不利于雇员的变更。如果上述权利和义务是由新的所有权人通过另一项工资合同条款或者另一项企业协议来规定时,本款第二句不适用。当工资合同或者企业协议失效时,或者在新的所有权人与雇员之间达成的另一项工资合同的有效范围内缺乏对双方的工资约束时,第二句的期限到期前可以改变权利和义务。

2、只要第一款规定的义务是在转让前出现的,并且在转让后一年内到期,原雇主与企业新的所有权人对此项义务作为连带债务人负责。如果此类义务为转让后到期的,原雇主仅对转让时应计算的期限中已过去的部分承担责任。

3、法人或者私人商业公司因变更而灭失的,不适用本条第二款的规定。

4、原雇主或新的所有者因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转让而对雇员发出的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无效。因其它原因对劳动关系进行解除的权利不受影响。

第四条:报酬的到期

报酬应在提供劳务后支付。报酬分时间段计算的,应于每个时间段结束后支付。

第五条:受领迟延时的报酬

劳务权利人迟延受领劳务的,义务人可以对迟延而未提供的劳务请求约定的报酬,而无补充提供劳务的义务。但义务人因未提供劳务而节省的费用或者因转向它处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或者出于恶意怠于取得的价值应予扣除。

第六条:暂时妨碍

劳务义务人如果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由于非自身过失的其它原因而造成对工作的耽搁,不能丧失其对报酬的请求权。但劳务义务人必须扣除其在耽搁工作期间基于法定义务而存在的疾病或者意外事故保险有权享有的金额。

第七条:劳务义务人患病

1、如果持续性劳务关系占有义务人全部或者主要的工作,义务人被接纳参加(权利人的)家庭生活,在义务人患病时,只要疾病不是由于义务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的,劳务权利人必须为义务人承担最多六周、但不超过劳务关系期限的必要的饮食和治疗。饮食和治疗可以采取将义务人收治住院的办法来保证。费用可以从其患病期间应支付的报酬中扣除。劳务权利人因义务人患病而根据第十六条的规定宣布解除劳务关系从而导致的劳务关系的终结无效。

2、义务人的饮食和治疗已预定由保险机构或者公共医疗护理机构提供时,劳务权利人的义务不发生。

第八条:保护措施的义务

1、劳务权利人应对提供劳务的场所、设备或者工具器械给予置备和保养,对在其安排或者领导下提供的劳务给予调度,以使义务人免遭劳务本身对其生命和健康不应造成的危险。

2、义务人被接纳参加家庭共同生活的,劳务权利人应从义务人的健康、道德和宗教方面的需要考虑,在起居室和卧室、饮食以及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方面,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安排。

第九条:不得推诿的供养义务

劳务权利人根据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应负的义务,不得通过合同事先加以免除或者限制。

第十条:劳务关系的终止

1、劳务关系于约定期限届满时终止。

2、劳务关系未定期限,也不能依劳务的性质或目的确定其期限的,劳务关系各方当事人均可以根据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解除劳务关系。

第十一条:一般预告解约通知期限

对于不属第十二条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在下列情形下,允许发出预告解约通知:

1、按日定报酬的,每日预告次日末为终止期;2、按星期定报酬的,最迟于一星期的第一个工作日预告接下来的周六为终止期;3、按月定报酬的,最迟于一个月的第十五日预告本月末为终止期;4、按季度或者更长期间定报酬的,遵守六个星期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预告一个历定季度末为终止期;5、非分期定报酬的,可随时发出预告解约通知;但占用劳务义务人全部或者主要工作活动的劳务关系,应遵守二个星期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第十二条:劳动关系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1、对于工人或者职员(雇员)的劳动关系,可以遵守四个星期的期限于一个日历月的第十五日或者月末发出预告解约通知。

2、劳动关系在工厂或者企业已存续两年的,雇主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为一个日历月末前一个月;已存续五年的,为一个日历月末前两个月;已存续八年的,为一个日历月末前三个月;已存续十年的,为一个日历月末前四个月;已存续十二年的,为一个日历月末前五个月;已存续十五年的,为一个日历月末前六个月;已存续二十年的,为一个日历月末前七个月。

在计算工作时间时,雇员满二十五周岁以前的时间不予考虑。

3、在约定的最长为六个月的试用期内,可以按两个月的期限对劳动关系发出预告解约通知。

4、可以通过工资合同做出与本条第一款至第三款的规定不同的约定。在此种工资合同的有效范围内,如果双方事先约定,不受工资合同约束的雇主和雇员之间有关适用偏离工资协定规定的约定有效。

5、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始得在具体合同中约定比本条第一款所列举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更短的期限:

(1)雇员受雇为临时帮忙的;劳动关系超过三个月的,不适用此规定;(2),除为职业培训雇用的雇员外,雇主通常情况下雇用雇员人数不超过二十人,并且预告解约通知期限不短于四个星期的。在确定雇用雇员人数时,只考虑那些通常一周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或月工作时间超过二十五小时的雇员。根据具体合同做出长于本条第一款至第三款所列举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的约定,不受影响。

6、由雇员对劳动关系发出预告解约通知时,不得约定比雇主发出预告解约通知期限更长的期限。

第十三条:通过发出预告解约通知而终结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确定合同期限均需书面形式方才有效。

第十四条:期限超过五年的合同的预告解约通知期限

与雇员订立终身或五年以上劳务关系的,五年后,义务人可以发出预告解约通知。预告解约通知期限为六个月。

第十五条:默许延长

劳务关系期间届满,在另一方当事人知情的情况下义务人继续劳务关系的,如果另一方当事人不立即提出异议,则视为不定期延长。

第十六条:因重要原因而不遵守期限通知解约

1、如果存在一些事实,根据这些事实,发出预告解约通知的人考虑到具体情况下的所有情形,并权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后,已不能期望劳务关系继续至约定的劳务关系终了时,劳务关系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出于重要原因,不遵守预告解约通知期限通知解约。

2、只能在二个星期内发出预告解约通知。上述期限自通知权人知悉对通知起决定作用的事实时开始计算。经要求,发出预告解约通知的人必须立即将预告解约通知的理由书面通知对方。

第十七条:对机要职位不遵守期限而通知解约

1、对于不属于第十二条意义上的劳动关系的劳务关系,如果提供劳务义务人未签订有固定薪金的持续性劳务关系,而是基于特殊信任而提供更高级劳务时,允许其在不具备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时,解除劳务关系。

2、只有在劳务权利人用其它方法可获得此种劳务时,义务人方可以此种方式发出预告解约通知,但存在有不能按时发出预告解约通知的重大理由的除外。义务人无此种理由而不按规定发出预告解约通知的,应赔偿劳务权利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法律法规条例

法律援助法律法规管理条例是什么 法律援助法律法规管理条例是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而制定的。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查看全文

储蓄条例的法律法规

《储蓄管理条例》保护个人储蓄权益,规定储蓄机构必须遵循自愿存取、利息支付、保密原则,储户有权复核利息支付,储蓄机构负有保密责任,争议时需依法办理过户手续,违规侵犯储户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法律法规条例中有哪些规定?

警察能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情况包括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精神病人和醉酒者的约束,以及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使用条件包括结伙斗殴、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非法集会、阻碍警察履职等情况。此外,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情况下也可以...查看全文

法律援助法律法规管理条例是什么

法律援助法律法规管理条例旨在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政府应积极推动并提供财政支持,实现法律援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查看全文

劳务合同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有关劳务合同法律规定: 第一条:劳务合同的性质 1、根据劳务合同,允诺提供劳务的人负有提供约定劳务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负有给付约定报酬的义务。 2、劳务合同的标的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劳务。 第一条a:禁止歧视 1、...查看全文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的位阶大小

宪法与法律的区别在于:1)宪法规定国家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效力低于宪法且不能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需要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多数通过,...查看全文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的位阶大小

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的位阶分为      七级      ,从高到低分别是...查看全文

法规 法规 规章 条例 办法?

律师解答: 法律:位于第一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最大,通过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为执行标准,如违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一概宣布无效。 法规: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查看全文

条例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法律分析:一、条例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治安管理条例不属于行政法规。一般来说,治安管理条例是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布以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随即失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查看全文

交强险条例属法律还是法规?

律师分析: 交强险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宿费、交通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康复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财产损失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中医疗费又包括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查看全文

抚养费法律规定及条例

根据《民法典》,不支付子女抚养费不会导致刑事惩罚,但会承担民事责任。支付抚养费是法定义务,包括生活费、医疗费和教育费等。抚养费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固定收入的人一般应支付不抚养子女方月总收入的20%至30%作为...查看全文

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分析:不要,残疾人法律援助不收费,任何人要求法律援助都不收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是免费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查看全文

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分析:不要,残疾人法律援助不收费,任何人要求法律援助都不收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是免费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查看全文

条例算法律吗

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下位法低于上位法,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查看全文

保安服务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分析:国家法律:《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部委的相关规定:《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城市异产毗邻房屋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查看全文

保安服务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分析:国家法律:《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部委的相关规定:《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城市异产毗邻房屋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查看全文

保安服务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是法律吗

法律分析: 国家法律:《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家部委的相关规定:《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城市异产毗邻房屋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业主大...查看全文

体育法律法规条例政策有哪些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社会体育      第三章 学校体育&nbs...查看全文

政府投资条例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政府投资条例》经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19年4月14日成文,2019年05月05日发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政府投资条例》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提高政...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规定与处罚条例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刑罚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进行区分,销售金额在5万至20万之间的可处以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金额在20万至50万之间的可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金额在50万至200万之间的可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销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