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提告一个月后仍未受理

律师回答
摘要:立案程序包括三个条件: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法院只有在收到起诉书和相关证据资料后,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才会出具受理通知书。诉前调解不算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法院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立案需有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二是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是否属于自己管辖,三者缺一不可。立案程序由办案单位填写立案呈批表,报刑侦大队审核,局长审批。
只有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和相关证据资料,法院立案庭收到这些资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并出具加盖法院公章的“受理(或立案)通知书”后案件才算立案了。所以诉前调解不算立案。
法院诉前调解不成,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如下: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延伸阅读
法院拖延受理,原告诉讼进展受阻
在这个案件中,原告提起诉讼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然而法院却仍未受理该案件,导致原告诉讼进展受到严重阻碍。法院的拖延行为严重影响了案件的正常进行,不仅给原告带来了不必要的等待和不便,也可能对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原告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例如向上级法院申请加快受理进程,或者寻求其他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法院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受理,并确保案件能够公正、高效地进行。
结语:法院在受理案件方面应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原告的起诉权利得到保障。然而,在该案件中,法院的拖延行为导致原告的诉讼进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原告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法院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受理,并确保案件能够公正、高效地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原告提告1个月后仍未立案

法院在七日内立案,保障当事人起诉权利,但需符合起诉条件,包括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属于法院受理范围。适宜调解的民事纠纷,法院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除外。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将在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原告...查看全文

原告提交起诉书一个月后仍未立案

民事诉讼中,起诉人应在七日内提交起诉书并通知当事人,法院应保障起诉权利。若一个月未立案,起诉人可了解情况并向上级法院申请审判监督。法院受理后将审查案件,符合条件则立案并开庭审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法院应保障起诉权利,对...查看全文

原告提告被告,但开庭三个月后仍未作出裁决,该如何维权?

如果开庭三个月还没有出判决书,可以联系主办法官了解案件进展,并对法官个人原因进行投诉。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再审案件按第一审或第二审程序审理,适用相应的审限,普通程序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上诉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查看全文

原告申请诉前保全一个月仍未解决

法院接受保全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立即执行。申请人需在30日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否则法院解除保全。紧急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在诉讼或申请仲裁前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需提供担保。...查看全文

辞职报告提交一个月后仍未收到反馈,怎么办?

员工辞职时,可以签任何内容并保留一份。提交书面辞职信时建议做好现场对话录音以作为证据。不想亲自交给领导辞职信,可以通过特快专递的方式将辞职信寄送到公司。在信封上注明相关信息并注明收件人姓名、联系方式、公司全称和详细地址。快递回执可...查看全文

原告向被告提交起诉书,但一个月内未见回复

起诉书交了一个月还没立案,起诉人可向上级法院申请审判监督。民事立案程序要求实行当场登记立案,一次性告知和补正材料,严格执行立案标准,禁止设定受理条件。禁止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查看全文

原告起诉被告欠款,判决生效后被告仍未还,原告求助执行

欠钱不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调查债务人的财产,拒绝或隐瞒将面临拘留或罚款,但不涉及刑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民事判决和裁定由执行地法院执行。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执行。调解书等法律文书也需履行,拒绝可向法院申请执行。...查看全文

原告在被告答辩后是否仍需提供证据?

原告在民事诉讼中的主要程序包括陈述身份、诉状宣读、举证、质证、回答问题、发表辩论意见和陈述调解方案。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需要说明理由,若非故意或重大过失,证据仍应予以采纳。当事人可要求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而增加的必...查看全文

一个原告三个被告

一个原告起诉多个被告是合理的。一起诉讼案件当中可能会出现有多个被告方的情况,我国对于一个原告人可以起诉的被告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满足上诉的条件的,都是合理合法的。一、一个原告起诉多个被告...查看全文

原告起诉离婚后被告起诉不受六个月限制

一、再次起诉离婚的期限限制具体是什么 1、判决不准离婚后,原告再次起诉离婚的期限限制是六个月,被告不受此期限限制。 2、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查看全文

未提前一个月告知到期不续租

租房合同的注意事项及对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对措施,包括书面约定的重要性、租期说明、费用支付方式、设施确认等。如果对方不履行合同,可通过书面通知、解除合同通知、要求违约责任、媒体曝光、律师函等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甚至采取诉讼要求赔偿。合...查看全文

法院传票送达原告,被告仍未收到

起诉后,法院将起诉副本送达给被告,举证期过后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法院将开庭传票送达双方。在开庭前,可以召集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通知相关人员并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民事案件应在开庭前三日通...查看全文

被告拖欠债务未偿还,原告提起诉讼后对方仍未归还,该怎么办?

欠债不还起诉后对方不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调查对方的其他财产,拒绝或隐瞒将面临拘留或罚款,不追究刑事责任。诉讼时效取决于借款合同,若未写明还款日期,诉讼时效为20年。诉讼条件包括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原告、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查看全文

原告起诉被告后仍与被告有业务往来

原告起诉被告原告证据不足怎么办 如果刑事案件,法院会认定证据不足,无罪释放;如果是民事案件,法院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是证据不足作无罪判决的法理基础。 民事诉讼被告怎么起诉原告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合同未提前一个月告知

法律分析:无论是员工,还是单位人资,很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一定要支付代通知金,其实不然。实际上,N+1仅适用于以下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且未能提前30日通知(如提前30日通知,亦无需支付代通知金...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合同未提前一个月告知?

律师分析: 无论是员工,还是单位人资,很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一定要支付代通知金,其实不然。实际上,N+1仅适用于以下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且未能提前30日通知(如提前30日通知,亦无需支付代通知金)。 ...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协议未提前一个月告知?

律师解答: 无论是员工,还是单位人资,很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一定要支付代通知金,其实不然。实际上,N+1仅适用于以下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且未能提前30日通知(如提前30日通知,亦无需支付代通知金)。 ...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协议未提前一个月告知?

法律解析: 无论是员工,还是单位人资,很大部分人都认为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一定要支付代通知金,其实不然。实际上,N+1仅适用于以下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且未能提前30日通知(如提前30日通知,亦无需支付代通知金)。 ...查看全文

提辞职报告后必须一个月后走吗

递交辞职报告后,并不是一定要一个月才能离开。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的,可以在其协商的日期就离开;如果双方未协商的,则一般要一个月后才能离开,但是劳动者还在试用期的,则三日后就能离开;如果用人单位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查看全文

一个原告起诉多个被告

律师分析: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一个原告一次可以起诉多个被告的。在一个诉讼案件中,一般情况只存在一个原告和一个被告的,也有的比较复杂的案件中可能存在着多个原告,或者是多个被告这个只要符合规定就可以。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