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中的保密期限是否合法?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中未约定保密期限时,可以补充约定,只要合同真实且当事人意思表示合法。保密协议是双方约定不向第三方披露保密信息的协议。违约方需承担赔偿责任。保密协议包括保密内容、责任主体、保密期限、保密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劳动合同可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密事项。竞业限制适用于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等,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私募保密协议用于保护企业商业机密。
如果没有约定保密期限的,可以补充约定,只要合同内容真实,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是合法的。
什么是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通常指协议当事人之间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即保密信息)约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该等信息的协议。如果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负有保密义务的违约当事人将承担民事上的赔偿责任。
保密协议一般包括保密内容、责任主体、保密期限、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
保密协议可以分为单方保密协议和双方保密协议。单方保密协议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单方面负有保密义务的协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签订保密协议是企业对自己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常用手段之一。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当私募投资者对企业产生兴趣,需要进一步深层次了解企业,确认投资意向时,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在私募投资者了解企业商业秘密时所签订的商业机密保密协议称为私募保密协议。
延伸阅读
结语:保密协议是一种约定双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保密信息的协议。根据法律规定,未约定保密期限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补充约定。只要合同内容真实,并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为合法。保密协议一般包括保密内容、责任主体、保密期限、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签订保密协议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也是常见做法。私募保密协议则用于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确保投资者了解企业时不侵犯其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密协议的期限是否合法

保密协议有期限。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保密协议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但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无期限的保密协议超过两年部分无效,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离职后,员工对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仅限于任职期间及离职后无限期。对一般保密信息可约定...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中的保密期限的规定

法律分析:保密协议中的保密期限规定不得超过二年。保密协议一般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对公司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的协议,无论是正在用人单位工作,还是离职后都需要遵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期限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不合法。保密协议是有期限。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的保密期限是多久

一般是两年。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限期保密

法律分析:一、公司保密协议可以无限期吗1、一般不可以签订公司的保密协议无期限。保密义务一般是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劳动合同的随附义务,不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劳动者均有义务保守商业秘密。而竞业限制是基于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的期限?

律师分析: 视情况而定,保密协议的期限应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一般情况,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无限期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的期限

律师分析:视情况而定,保密协议的期限应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一般情况,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无限期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中保密期限的撰写规范是什么?

保密协议应采取法定的书面形式,明确保密信息范围、保密主体、保密期限,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谨慎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确定纠纷管辖机构。保密协议的内容应明确、清晰,避免约定不明引发诉讼纠纷。同时,商业秘密的保护需要涉密岗位的劳动者和其...查看全文

没有保密费的保密协议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没有保密费的保密协议如果是当事人依法签订的,合法。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完备合理的,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如果要约定保密费的,可以协议补充或者重新签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是否可以约定无限期保密?

保密协议是在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签订的为保守公司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的协议,如果劳动者违背保密协议的,是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保密协议是不可以约定无期限保密的,因为这在实践操作中是很困难的,同时可能会损害到劳动者的利益。在解除或者终止劳...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期限

律师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保密协议的期限由双方协商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是2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的保密期限是多长时间?

保密协议一般保密期不得超过2年,违反竞业禁止应提起违约或侵权诉讼。劳动纠纷需先劳动仲裁,再诉诸法院。侵犯商业秘密属于侵权,违反竞业禁止属于违约。可根据情况选择提起违约或侵权诉讼,但不能同时提起。收集足够证据后可谈和解或直接起诉。侵...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期限合法吗

法律分析: 保密协议中的期限被设定成无期限是不合法的,一般应当设定二到三年的保密期限,包含当事人的任职期间以及离职后的期间。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期限合法吗?

法律解析: 保密协议无期限不合法。企业应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的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期限合法嘛?

律师解答: 保密协议无期限不合法。企业应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的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期限合法吗

法律解析: 保密协议无期限不合法。企业应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的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无期限合法吗?

律师分析: 保密协议无期限不合法。企业应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的期间,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2年或3年保密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查看全文

保密协议保密期限的撰写规范

保密协议保密期限,商业秘密应在任职及离职后无限期保密。对于一般保密信息约定2-3年。违反保密协议构成侵权,严重者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劳动合同法允许约定保密事项,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提供经济补偿。违反竞业限制应支付...查看全文

谁是保密协议中的保密对象?

商业秘密保护的关键在于限制知悉范围,主要应针对高层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高级营销人员、重要管理岗位人员、秘书人员和重要信息员等关键岗位员工,尽量控制知悉商业秘密的人数,并实行分段或分部接触,限制其只能掌握不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局部。...查看全文

试用期保密协议合法吗,试用期保密协议没有保密费合法吗

本文介绍了试用期保密协议的合法性以及与竞业限制的区别。试用期保密协议是合法的,对用人单位和员工都有约束力。如果员工违反保密协议中的保密义务,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竞业限制则需要支付补偿金,与保密协议不同,保密协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