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的条件是否必须获得谅解?

律师回答
摘要:缓刑可以判给符合条件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缓刑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拘役)或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拘役)或一年(有期徒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有附加刑,附加刑仍需执行。累犯和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适用缓刑。
一、没有获得谅解是否就不能判处缓刑
1、没有获得谅解不是就不能判处缓刑,只要符合缓刑的条件就能判处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2、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此外,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三、缓刑的考验期是什么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符合缓刑的条件,就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必须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缓刑的考验期限根据原判刑期而定,拘役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死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缓刑必须获得谅解书吗?

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无需取得谅解书,谅解书只是一个考量,可以减轻处罚,但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同时在缓刑期内可能限制活动、区域和人际接触,附加刑仍需执行。...查看全文

谅解书是否能够获得缓刑?

缓刑制度是我国刑法量刑制度的一部分,谅解书与缓刑判决无必然联系。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缓刑条件决定判决,而受害人谅解只是参考。该制度有利于保障行为人合法权益,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查看全文

能获得谅解书,判刑是否轻缓?

达成谅解书后,法院可在判刑时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谅解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认罪和悔罪程度等因素,可获得更大幅度的刑罚减轻。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建议人民检察院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从...查看全文

判缓刑是否必须出具谅解书?

被害人谅解并非判处缓刑的必要条件,法院在判缓刑时会考虑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宣告缓刑后,犯罪分子仍需执行附加刑。...查看全文

是否必须交罚金才能获得缓刑?

刑罚中的缓刑是指对犯罪分子宣告有期徒刑或拘役后,在一定条件下暂缓执行刑罚,具体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无不良影响。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如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等。...查看全文

谅解书是否为缓刑条件?

缓刑的判决不取决于受害人的谅解,而是根据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受害人的谅解只是判处缓刑时的一个参考。缓刑是一种在一定考验期间内,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地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查看全文

轻伤害判缓刑必须得要谅解书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缓刑取决于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受害人的谅解只是参考。缓刑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能受限制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和接触特定人。被宣告缓...查看全文

谅解书是否是缓刑的前提条件?

缓刑条件及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且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可宣告缓刑。此外,未满18岁、怀孕妇女和已满75岁的人则必须宣告缓...查看全文

轻伤缓刑必须要谅解吗?

法律分析: 轻伤缓刑并不是必须要谅解,只要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即可。谅解书是受害人出具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法院从宽处罚的协议书。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缓刑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法律...查看全文

轻伤缓刑必须要谅解吗?

法律分析: 轻伤缓刑并不是必须要谅解,只要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即可。谅解书是受害人出具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法院从宽处罚的协议书。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缓刑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法律...查看全文

获得被害人的理解是判处缓刑必要条件吗

获得被害人的理解不是判处缓刑必要条件。虽然理解是量刑的重要因素,但这一因素的缺失并不一定否认被告缓刑的适用。社会上普遍存在不理解就不能判缓刑的错误认识,利用被告急于理解的心理,要求赔偿金额过高。只要被告真诚认罪悔罪,积极赔偿,但因...查看全文

重伤被判缓刑是否可以获得谅解书?

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与被害人谅解无关。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犯罪情节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可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没有获得谅解是否就不能判处缓刑

法律分析:没有获得谅解不是就不能判处缓刑,只要符合缓刑的条件就能判处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获得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查看全文

缓刑的获得条件是什么?

判缓刑需满足条件: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悔改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缓刑考验期限为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满五年有期徒刑可限制活动、进入区域。管制罪犯应同工同酬。...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者获得谅解书能否缓刑?

本文讲述了肇事逃逸和盗窃罪缓刑的相关标准。如果一个人肇事逃逸并有了谅解书,可能被判缓刑。而如果一个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这个人能够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并且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缓刑可能...查看全文

判缓刑必须要原告谅解吗

不是必须要原告谅解的,适用缓刑的条件具体是:(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对其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即法院认为不关押...查看全文

获得缓刑的限制条件

禁止适用缓刑的情形包括:累犯、暴力性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除符合缓刑条件)、不具悔罪表现、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等。对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的情况有:造成重大损失、无退赃和悔改表现、恶劣情节或将赃款用于非法活动、主...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可否通过谅解书获得缓刑?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被害方出具的谅解书,则可能不适用缓刑。如果行为人犯有交通肇事罪且没有逃逸或其他恶劣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行为人需要同时具备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以及对...查看全文

谅解能否让寻衅滋事罪犯获得缓刑?

寻衅滋事行为人获得被害人原谅后能否缓刑,视具体情节而定;聚众闹事也构成犯罪。寻衅滋事罪最高刑罚为三年有期徒刑,法院可从轻处罚,但若构成犯罪,法院将做出相应判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