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责任归属与防范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对火灾责任追究的三种情形:地方政府和部门不履职,公安机关滥用职权,单位责任不落实。责任追究包括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各单位需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保障消防投入,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扑救和疏散逃生能力,建立自查自除自负机制,维护消防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发生大火,要根据具体事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上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追究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分、刑事责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责任追究可以分三种情形:::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在涉及消防安全行政审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力量发展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3、各单位因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火灾防控措施不到位,发生人员伤亡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上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地市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照规定追究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责任。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第十五条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必要的消防投入,切实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要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要严格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规定,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及相关规定,对于发生的大火,责任追究包括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上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外,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和纪律的严肃处理。各单位应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消防投入、火灾隐患排查、扑救初起火灾、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并确保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严格管理消防控制室,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章 生产、经营、使用 第四节 使用 第四十三条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公众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作出场所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承诺,提交规定的材料,并对其承诺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消防救援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许可。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及时对作出承诺的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核查。
申请人选择不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的,消防救援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予以许可。
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检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修正):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二十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责任归属及防范措施

朋友喝酒出事故,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1)强迫性劝酒有责任,如故意灌酒或在对方已醉无自控力情况下劝酒;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有责任,如明知身体状况但仍劝酒诱发疾病;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有责任,未将其送医或安全送回家;4)酒后驾车...查看全文

责任认定与防范措施

电动车撞人责任与具体情况相关,需由交通警察认定。逃逸者需全责,可被通缉并追究刑事责任。交通事故定义要素包括车辆造成、在道路上发生、在运动中发生、有事态发生、有损害后果。事故责任认定书可作为诉讼证据。...查看全文

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归属及防范措施

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能够减轻责任的前提是证明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而违反管理规定或饲养危险动物造成损害时,即使受害人存在一定过错,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仍需承担责任;动物园如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则不承担责任;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范围根据损害...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与刑罚轻重

车主在正常驾驶过程中撞死人不一定需判刑,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其是否有责任。只要车主未违反交通法规,不构成犯罪。违反交通法规构成犯罪者,最高可判三年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最低三年至最高七年徒刑。...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与权益划分

本文介绍了婚姻关系中车辆财产归属问题,如果车辆是在结婚前购买的,则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如果是在结婚后购买的,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如果车子是在结婚前购买的,则女方可以要求男方支付车子现在价值的一半作为现金;如果女方选择放弃...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与赔偿问题

给老板开车撞死人责任应由老板负责,若雇员存在故意或过错,老板可追偿;交通事故责任应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行为作用和过错严重程度确定,需遵循行为责任、因果关系、路权和安全原则。...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与规避方法

丢失或销毁财务记录将承担行政责任,单位可处罚款,相关人员可处罚款或行政处分,会计人员将吊销从业资格证。若构成犯罪,单位或相关人员将承担刑事责任,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查看全文

货损责任归属:探讨与分析

《民法典》规定,运输途中货物损失由商业公司承担。根据第六百零七条,当出卖人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后,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若交付地点未约定或不明确,根据第六百零三条,标的物需要运输时,出卖人应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风险由买...查看全文

朋友喝酒意外事件:责任归属及防范措施

明知他人不能饮酒,强迫他人喝酒,导致人身安全受损,应承担责任。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也应承担侵权责任。明知他人不能喝酒,仍强迫他人饮酒,事后发生安全事故,推定有过错,无法证明无过错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查看全文

酒驾事故导致死亡,责任归属及防范措施

酒后驾车致人死亡,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可能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需承担刑事责任。具体情形包括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且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查看全文

宠物店狗咬人事件:责任归属及防范措施

宠物店狗咬人责任分配与赔偿标准 宠物店狗咬人,宠物店需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受害人有过错。赔偿标准根据损失程度确定,包括医疗费、误工工资等。举证责任分配为受害方证明受到损害及由动物造成,可提供录音、录像、诊断证明等。动物饲养人可证明受...查看全文

探讨责任归属问题

无证驾驶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没有必然关系,关键在于无证驾驶方在事故中的作用。无证驾驶事故责任划分为:过错导致事故的一方承担全部责任;逃逸、毁灭证据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两方及以上过错的,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分别承担主要、同等或次要...查看全文

人物同防原则与措施的探讨

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重点管理境外及中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确保第一时间排查疫情风险。...查看全文

探讨:我国出口骗税量刑标准与防范措施

出口骗税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罪,自然人犯罪量刑标准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单位犯罪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查看全文

关于责任归属的探讨

本文介绍了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的概念及其在电动车撞汽车责任划分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电动车撞汽车责任划分应根据过错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交...查看全文

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措施

股东抽逃出资时,公司可以对其股东权利进行合理限制;如果股东全部抽逃出资,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其股东资格;如果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实际控制人协助抽逃出资,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以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公司债权人要求抽逃出...查看全文

探讨其影响及预防措施

判缓刑对子女影响大,留有案底,终身受限。无前科消除制度,犯罪记录会伴随一生。查询犯罪记录可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机关。行政处罚记录保存在公安机关。...查看全文

企业解散责任归属探讨

公司解散后,公司承担责任,与股东无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法人享有独立财产权,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仅以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酒驾事故责任归属探讨

酒驾后事故责任需看双方过错,不一定全责。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根据行为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责任。一方过错导致事故,全责;两方或多方过错,根据行为及过错程度分担责任;无过错属交通意外事故,各方无责任。如一方故意造成...查看全文

暖气漏水责任归属探讨

暖气漏水问题责任的确定及解决方式,包括要求物业修理、要求邻居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拒不赔偿可起诉但建议协商解决。物业只负责两个采暖季的供暖保修,超过保修期或业主改动供暖设备后,物业不再负责维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