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监护人的定义与作用

律师回答
摘要:法定监护是由法律规定的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监护人。如果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或组织按顺序接替。根据《民法典》第27条规定,监护人顺序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的人或组织,但需获得当地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按顺序担任监护人。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延伸阅读
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与权利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法被授予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权的人。作为法定监护人,其承担着重要的法律责任和享有相应的权利。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代表被监护人行使法律行为能力等。同时,法定监护人也享有权利,如决定被监护人的居住、教育方式,代表被监护人与他人签订合同,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等。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同时,法定监护人也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权力或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承担重要的法律责任和享有相应的权利,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安全和权益,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作为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确保被监护人的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同时,法定监护人也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权力或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法定监护人的定义及作用

法定指定监护人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可以根据民法典规定选择亲属、朋友或配偶等人担任。指定监护人的顺序要根据被监护人的利益来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时要征求其意见。监护人可以是一人或多人。对于指定不服的情况,人民法院会根据规定进...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的定义与要求

法定监护人须具备监护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需经居委会或民政部门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7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的定义与范围

法定监护是根据《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顺序来确定监护人的制度。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兄姐等,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等。法定顺序可以根据监护人的协议进行调整,但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情况选择更合...查看全文

作为监护人的定义?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民法典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护人的定义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承担着监护责任的民事主体。按照监护的对象,监护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监护人...查看全文

法律上的第二监护人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上第二监护人是指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若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了监护人的顺序。老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一般是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与实际监护的定义及区别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法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进行监护的人,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姐等亲属,或经相关部门同意的其他个人或组织,而事实监护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变更监护权成为法定监护人。...查看全文

残疾证监护人的作用与意义

监护人职责法律客观:监护人代理被监护人行为,保护其权益。不履职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紧急情况下,无人照料时需提供临时照料措施。...查看全文

监察机关的定义与作用

监察机关是负责监察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机构,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干涉。国院监察机关主管全国监察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地区监察工作,并向上级报告。监察机关可以派出机构或人员,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交流制度。...查看全文

行政监察的定义与作用

行政监察是行政机关及公务员行为检查和惩戒的一种独立监督形式,依法行使职权,重实事求是、证据和调查,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依靠群众参与,建立举报制度,受理并调查处理违纪行为。...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的定义是什么

法律分析:法定监护人的定义是指法律明确有规定的有监护权的人。指定监护的定义是指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对指定监护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查看全文

法人证书的定义与作用

《法人证书》是唯一合法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凭证,由登记管理机关颁发。证书分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悬挂于主要办事场所,副本用于对外展示合法身份或办理手续。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申请多份副本。...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的义务

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1、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2、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查看全文

监护人的定义?

律师分析: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包括:(1)法定监护人,(2)指定监护人,(3)遗嘱监护人,(4)委托监护人。上述监护人又可分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精神病...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与指定监护人的区别与职责?

法定监护人和指定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法定监护人是依法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进行监护和保护的对象,包括父母、祖父母等。指定监护人是由父母在遗嘱中指定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生活照顾、财产管理和代理民事诉讼等。...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与指定监护人的区别与职责

二者区别如下:法定监护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获得的身份。指定监护人是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的,不是基于法律自然获得的。监护人的职责如下: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照顾被监...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与指定监护人的差异与职责

法律解析: 二者区别如下:法定监护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获得的身份。指定监护人是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的,不是基于法律自然获得的。监护人的职责如下: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与指定监护人的区别与职责?

律师分析: 二者区别如下:法定监护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获得的身份。指定监护人是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的,不是基于法律自然获得的。监护人的职责如下: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的含义是什么

法定监护人的定义是指法律明确有规定的有监护权的人。指定监护的定义是指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对指定监护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查看全文

劳动保护费的定义与作用

劳动保护费是指为员工配备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等支出。企业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劳动保护支出应区分支出性质并入工资或职工福利费中。劳动保护用品应满足工作需要,超过工作需要的量属于福利用品,开支应在职工福利费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监护人的定义与范围

未成年人监护人确定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但在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时,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同意的人或组织担任监护人。对成年人监护人的规定包括配偶、父母、近亲属或同意的人或组织。这些规定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得到...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