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纠纷能否通过法律解决?

律师回答
摘要:遗嘱纠纷是民事纠纷,可以起诉。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期限为3年。遗嘱是否需要公证,公证遗嘱效力高于自书遗嘱。遗嘱的有效形式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遗嘱见证人不能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或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遗嘱中剥夺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无效。最后一份遗嘱有效,伪造、被篡改的遗嘱无效。遗嘱应明确财产处理、遗嘱人要求和签名等。
遗嘱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是可以起诉的。
因遗嘱继承纠纷提起的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专属管辖的规定,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3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遗嘱是否需要公证
遗嘱不因公证而生效,自书遗嘱和公证遗嘱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法律效力。通常,自书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只是效力等级低于公证遗嘱。同时有自书遗嘱和公正遗嘱的情况下,以公正遗嘱为准。
1、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的公证遗嘱有效。
2、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的自书遗嘱,无非法内容的,有效。
3、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由其中一人代书,证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的代书遗嘱,内容和见证人均合法的,有效。
4、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的录音遗嘱,内容和见证人均合法的,有效。
5、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的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6、无行为能力的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嘱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7、遗嘱中剥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内容无效。
8、立有数份遗嘱,而内容有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有效。
9、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10、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11、受胁近、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12、伪造的遗嘱无效。
13、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在遗嘱当中处理财产的占绝大多数,这类遗嘱一般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在实践中,它的一般写法是:
①立遗嘱的目的,即处理财产的意思表示,应首先写明:“我立本遗嘱,对我所有的财产,作如下处理:”
②对财产的具体处理,应写明财产的名称,数量及其所在地,遗留给何人,具体写明由哪一个继承哪些财产,也可按财产写明。
③遗嘱人的要求和遗嘱书的处置。
④立遗嘱人、证明人、代笔人签名盖章,并写明立遗嘱的时间、地点等。由于立遗嘱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遗嘱的写法不一定拘于以上格式,但必须是有效的才有法律效力。
延伸阅读
结语:遗嘱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可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继承纠纷管辖权由被继承人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决定。继承权诉讼时效为3年,自继承人知道或应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不得诉讼。遗嘱不因公证而生效,自书遗嘱效力低于公证遗嘱。遗嘱形式多样,但有效的需满足法律要求。遗嘱处理财产需明确财产名称、数量、所在地,指明继承人,并由相关人签名盖章,注明时间、地点等。遗嘱写法因个体情况不同,但必须有效才具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能否通过法律解决债务纠纷?

债务纠纷起诉金额无最低限制,诉讼费根据金额分段交纳。债务人失踪需申请宣告,并由代管人支付借款。债务人死亡,债务可从遗产中偿还,继承人负有清偿义务。债权人有权追偿,债务人应履行还款义务。...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能否通过法律解决?

起诉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组织,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符合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仲裁解决遗产纠纷?

遗产纠纷不可仲裁,可通过调解、协商或诉讼解决。遗产继承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计算自权利受损之日起。提供死亡证明、遗产清单、证人证言等为主要证据。...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租房纠纷?

租房纠纷可以起诉处理,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此外,还需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最后,该纠纷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借款纠纷?

借钱不还能起诉,只需明确原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符合受案范围和管辖。债权人需提供证据,如欠条、转账记录、银行流水、录音资料等。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网贷纠纷?

网贷欠几百块钱也可起诉,只要满足起诉的法定条件。起诉要求包括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需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逾期网贷可能导致罚息、不良信用记录和无法享受贷款优惠。即使欠款仅几百元,只要符合诉讼条件...查看全文

家庭拆迁纠纷能否通过法律解决?

本文讲述了拆迁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拆迁安置房在离婚纠纷中的分割问题。拆迁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解决。拆迁安置房在离婚纠纷中由双方协议分割,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在拆迁补偿纠纷方面,当事人不履行拆迁安置协议约定的义务时...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合同解决纠纷?

本文介绍了合同纠纷的立案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人民法院就应...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解决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可起诉,起诉方需准备起诉书和证据,提交人民法院。法院根据资料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起诉方交诉讼费。法院通知被告举证,举证完毕后排期传票,最终开庭审理并判决。...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拆迁补偿纠纷?

拆迁补偿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包括民事诉讼、行政强制和仲裁。当事人应根据拆迁条例向相关部门申请裁决,拆迁管理部门可提请公安部门强制拆迁,或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协议的约定的搬...查看全文

拆迁纠纷能否通过法院调解解决?

拆迁纠纷可申请法院调解,关键在于纠纷内容。拆迁补偿合同诉讼、未签安置补偿合同诉讼、仅凭拆迁通知书行政诉讼。行政与民事诉讼主体、请求权范围不同。间接损失民事诉讼索赔,直接损失行政诉讼索赔。民事诉讼解决民事纠纷,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行...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110解决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警察不处理民事纠纷,建议当事人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当事人可自行协商解决(和解),也可由第三方沟通促成谅解、妥协(调解),或通过仲裁庭居中审理并制作裁决书(仲裁)。诉讼是一种公力救济形式...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12315解决民事纠纷?

如果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了消费者权益争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与经营者进行协商和和解;其次,请求消费者协会或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第三,向有关行政部门进行投诉;第四,如果与经营者之间有仲裁协议,可以提请仲...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110解决租房纠纷?

物业管理和业主委员会应协助解决经济纠纷,但110不负责此类问题。建议请相关人员到场监督,开门并录像,将物品搬离并通知对方领取,依法租金应按约定支付。...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解决?

股份投资合同纠纷可以打官司,涉及股权转让等多个方面。被告可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合同、支付价款、赔偿损失等。适用民法典规定,合同对方为被告,涉及公司利益需列第三人。...查看全文

法律纠纷如何通过律师调解解决?

律师调解收费标准及律师的职责和义务。律师调解收费根据案件性质和复杂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协商收取;律师的职责包括提供法律意见、代理诉讼、草拟法律文件等;律师的义务包括不得拒绝代理、保守机密、避免利益冲突等。...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起诉方式及程序:当事人应书写起诉状、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法院会立案或出具不予立案裁定;起诉状应记明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证据来源;适宜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借条解决债务纠纷?

借条是债权人在债务纠纷诉讼中的有力证据,能够证明借贷关系的成立和关键信息。债权人需提供充分证据,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如还款能力和合法性,以赢得诉讼。...查看全文

经济纠纷能否通过立案解决?

经济纠纷可以立案并通过协商、仲裁或起诉等法律途径解决。民间经济纠纷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和判决与裁定。处理经济纠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来认定纠纷原因,并通过协商或法院认定来解决。...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协议解决侵权纠纷?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仲裁解决侵权责任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根据《仲裁法》和《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达成仲裁协议才能进行仲裁,否则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在仲裁中,当事人可以选择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