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犯罪行为是否应该赔偿

律师回答
摘要: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精神类损失不在受理范围内。残疾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要视情况而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间接故意犯罪也要负刑事责任。
应当赔偿。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在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案件的受害人可以通过递交民事起诉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只要是犯罪人的犯罪行为造成受害人的人身权利损害或者造成财物损失,都应当承担民事赔偿。但是精神类损失不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内。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责任性质、适用的赔偿原则、标准和程序与国家法律赔偿制度中的国家赔偿不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民事主体身份实施的侵权行为属于民事侵权,由此产生的责任是民事赔偿责任。
残疾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
残疾人犯罪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要分情况。如果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是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就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间接故意负刑事责任吗
间接故意也是故意犯罪,要负刑事责任。间接故意犯罪,指行为人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无论是人身权利损害还是财物损失,只要是犯罪人的行为造成的,都应该赔偿。然而,精神类损失不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内。对于残疾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则不负刑事责任。对于间接故意犯罪,也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因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却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八条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是:(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二)有明确的被告人;(三)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四)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替罪行为是否应该被视为犯罪行为?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明知是犯罪行为却帮助逃匿或做假证。根据刑法,轻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严重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严重情节包括多次包庇导致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是否能用于应对对方犯罪行为?

离婚诉讼可以由一方在对方犯罪或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夫妻感情时提起。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离婚案件应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则应准予离婚。服刑人员的离婚可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形式。协议离婚需签订离婚协议并登记,而...查看全文

对于盗窃罪的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查看全文

对于致人轻伤的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定罪?

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问题。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但需进行民事赔偿;故意致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量刑处罚。轻伤的鉴定标准为《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包括重伤、轻伤、轻微伤的定义。受害人需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是否应该对犯罪行为承担责任?

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严重罪行负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任何罪都负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应受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由国家收容教养。...查看全文

对于强迫交易罪的犯罪行为应该怎样判刑?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强买强卖商品的;(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查看全文

对于构成盗窃罪的犯罪行为应该如何量刑?

根据盗窃的数额和犯罪情节来量刑。《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查看全文

索要债务是否应该被视为犯罪行为?

本文介绍了绑架罪的认定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查看全文

是否应该将高利贷行为定性为犯罪?

高利贷属于民间借贷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但若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将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巨大者将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精神压力是否应该被视为犯罪行为?

精神病人在犯罪时的刑事责任问题: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是否应该对故意杀人罪进行经济赔偿?

故意杀人罪的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获得经济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也有权提起...查看全文

预备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预备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然而,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犯罪形态分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查看全文

吸毒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虽然不构成犯罪,但仍然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吸毒者将面临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可被罚款。对于吸毒成病者,国家可以进行强制戒毒,时间为两年,必要时还可以延长一年。吸毒的行为包括非法持有鸦片...查看全文

对于被打还手的行为,是否应该进行拘留?

合理防卫不会被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采取的必要行动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但若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了犯罪中止的概念和处理方式。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免除处罚;对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但中止行为本身并非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不一定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若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则免除处罚;若造成损害,则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必须符合以下特征: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且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被威胁犯罪是否是共同犯罪,若当事人受胁迫行为属胁从犯,与胁迫人形成共同犯罪,胁迫犯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需满足主观上不愿意但实际参与共同犯罪,且行为消极,不具主动性。不构成胁从犯的情形包括: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行为、被迫变主动实施...查看全文

对于盗窃罪的犯罪行为应该判多长时间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放火罪是否属于行为犯罪行?

我国刑法规定放火罪是一种典型的危险犯,只要行为人进行了危险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可以构成犯罪。放火行为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对于醉驾行为,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醉驾行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犯罪情节轻微可免予刑罚,但仍需承担法律责任。醉驾严重危害生命安全,需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惩处,以维护交通秩序和减少事故发生。驾驶人应避免酒后驾车,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