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公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
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还明确: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1. 矿产资源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
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槽探、钻孔、坑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探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普查(general exploration)
矿产资源勘查的初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和稀疏取样工程,发现并初步查明矿体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做出是否具有经济开发远景的评价。
详查(detailed exploration)
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 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
勘探(advanced exploration)
矿产资源勘查的高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加密取样工程和深入试验研究,详细查明矿床地质 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资源量,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详细评价项目的经济意义,做出矿产资源开发是否可行的评价。
2. 资源量(mineral resources)
经矿产资源勘查查明并经概略研究,预期可经济开采的固体矿产资源,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依据地质信息、地质认识及相关技术要求而估算的
推断资源量(inferred resources)
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是合理推测的;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有限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较低。
控制资源量(indicated resources)
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基本确定;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较多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较高。
探明资源量(measured resources)
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 确定;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充足的取样工程和详尽的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高。
3. 储量(mineral reserves)
探明资源量和(或)控制资源量中可经济采出的部分,是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充分考虑了可能的矿石损失和贫化,合理使用转换因素后估算的,满足开采的技术可 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可信储量(probable mineral reserves)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证实储量(proved mineral reserves)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4. 资源量与储量的关系
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转换为储量。资源量转换为储量至少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已无法满足技术可行性或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