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协商是否为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途径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是协商,但协商不是必须的程序。根据《劳动法》,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仲裁或诉讼来解决劳动争议。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提起诉讼。
所谓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协调双方的关系,消除矛盾,解决争议。劳动争议为人民内部矛盾,可以也应当协商解决,但协商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法律的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有权申请调解或者仲裁。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方式,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首先,不同劳动争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各异,需要律师在协商过程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和技巧。其次,协商双方的利益、态度和立场差异也可能导致谈判困难。此外,协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权力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律师在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同时寻找平衡点。为应对这些挑战,律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谈判技巧和法律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建立信任和理解,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结语:协商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仲裁或诉讼等程序来解决争议。然而,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并非必经程序,而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争议方式的法律认可。在实践中,律师需要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和技巧,处理不同性质和复杂程度的争议。同时,律师还需处理双方利益、态度和立场的差异,解决权力不平衡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作为律师,我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谈判技巧和法律专业知识,以建立信任和理解,为当事人寻找平衡点,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和劳动者的说明义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探索

劳动争议解决的要点须知:协商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但可以自愿协商解决。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在30天内结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劳动争议,包括解雇、工资、保险、合同等。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人民法院只在仲裁裁决不服...查看全文

探讨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仲裁是一种解决消费纠纷的方式,具有自愿、简便、终局、专家、低费用、保密等特点。当事人需双方自愿并达成仲裁协议,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申请。仲裁机构会先尝试调解,若调解不成,会作出裁决并发放裁决书,裁决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抚养费争议解决途径探讨

子女起诉夫妻一方要求承担抚养费,需要提交孩子的户口本或出生证明、离婚协议书、离婚证和民事起诉状。若要起诉变更抚养费,还需提供开销增大的相关证据(如生活消费增加或大额开销的票据)以及抚养人收入增加的相关证据(如纳税证明、工资条等)。...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分析: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律师分析: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是否需要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解决途径?

《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但并非要求所有当事人都经过仲裁程序。追加被诉单位在诉讼阶段是可以的,法院应通知其参加诉讼。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明确规定在诉讼阶段可以追加被诉单位。因此,对没有经过仲裁程序的当事人的实质性权利...查看全文

探讨交通事故的协商解决途径

交通事故可协商解决,但需满足条件:无争议、无人员伤亡、无无号牌、无有效驾照、无酒驾等违法情形。若事故涉及争议、人员伤亡、违法行为等,应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查看全文

探讨行政处罚权争议的解决途径

行政处罚管辖争议解决:行政机关职责不清、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管辖权交叉,行政违法案件多部门共同管辖,部门间利益争夺加剧管辖争议。需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以解决行政处罚实践中的问题。...查看全文

探讨劳动能力鉴定中的争议问题及解决途径

劳动能力鉴定争议可向上级鉴定机构申请再次鉴定。鉴定结论一年后,可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复查鉴定是对已鉴定过的工伤职工进行的再次评估。复查鉴定需等待一年,以避免频繁干扰鉴定工作。有权申请复查鉴定的人包括工伤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查看全文

协议争议的解决途径?

法律解析: 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 3.仲...查看全文

协议争议的解决途径?

律师解答: 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 3.仲...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是哪些

法律解析: (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是哪些

法律分析:(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3)仲裁程序。仲裁...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是哪些?

律师分析: (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是什么

法律解析: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是什么?

律师分析: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查看全文

解决劳动争议的四条途径

法律分析:   解决劳动争议的四条途径具体如下:   1、协商。争议当事人之间自行约定,通过协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相互让步或一方让步从而求得争议解决的方法为协商。协商不需要第三人参加,是争议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有利于防止矛盾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