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属性鉴定的法律依据

律师回答

一、法律对非机动车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可见靠电瓶驱动的交通工具,只有在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电动自行车有关国家标准的,才属于非机动车,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技术要求”规定:

第5.1.1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

第5.1.2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第5.1.3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不符合上述标准,就不是电动自行车,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

二、要清楚法律对机动车的定义

并不是所有电动车就一定是非机动车。超过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就不属于非机动车,而属于机动车范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第3.5条对“摩托车”是这样规定的:

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或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Μ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可合称为三轮摩托车)。

第3.6条规定:“轻便摩托车”: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且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Μ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轻便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

从上述法律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

设计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且小于50公里的电瓶车,达到了轻便摩托车的国家标准;设计最高时速大于50公里的电动车,达到了摩托车的国家标准,二者都应当属于机动车范畴。

三、关于认定交通事故案件中的电动车类别的方式

1、应当以其出厂说明书的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来认定

不应当以其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速度来作出认定。实践中,超过设计时速行驶的情形是很多的。如果出厂说明书的设计时速低于20公里/小时的,应当认定为非机动车。设计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小时的,应当认定为机动车。

对于涉案的电动车在事故发生时超过法律规定的行驶速度,可以按照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可按照其对于事故的发生所起的作用程度作为认定事故责任的根据。

2、如果没有出厂说明书可供鉴定的,应当委托专门鉴定机构鉴定,以鉴定的结论进行认定。

四、准确认定电动车型别的意义

准确认定电动车的型别,是公平、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确认车辆驾驶人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驾驶资格的需要。

如果涉案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车辆驾驶人则应当具有相应的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件,如果属于非机动车则不需要。

2、是区分驾驶人罪与非罪的需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以上规定说明,车辆驾驶人只有驾驶的是机动车辆并符合上述规定的时候,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驾驶的是非机动车,即使具有上述事实,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3、是受害人可得利益能否获得最大实现的需要

如果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是非机动车或者行人一方,那么只有在受到机动车的侵害,才会获得交强险的赔偿。受害人受到非机动车的侵害,不会获得交强险的赔偿。如果受害人遇到没有赔偿能力的赔偿义务人时,交强险的赔偿无疑能够使受害人的可得利益得到最大的实现。

还有,即使属于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车没有投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应当承担交强险责任限额内的赔偿责任。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使受害人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机动车属性鉴定的依据?

律师分析: 鉴定评估:1、机动车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包括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挂车。2、机动车鉴定及价值评估根据鉴定评估目的,...查看全文

法院不予鉴定电动车的依据?

律师解答: 交警有权委托第三方对事故车进行鉴定。因此,可以向交警提出申请,要求对该电动车进行车辆属性鉴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查看全文

法院不予鉴定电动车的依据

律师分析: 交警有权委托第三方对事故车进行鉴定。因此,可以向交警提出申请,要求对该电动车进行车辆属性鉴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查看全文

电动车属性鉴定申请书?

律师分析: 年月日时分许,申请人驾驶号小型轿车,沿秦岭路东侧机动车道由南向北行驶至淮河路交叉口向北约100米处,与驾驶的两轮电动车(车上载)发生交通事故。为了确认车辆驾驶人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驾驶资格的需要,准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公...查看全文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主要是为了防止起火等不安全后果的出现,为了公众的安全,不允许电动车进入电梯。如果业主将车辆放入房间内部,则物业一般无权干涉。如果业主占用公共区域进行车辆充电,则是明显的侵占公共区域行为,涉及堵塞楼道、堵...查看全文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主要是为了防止起火等不安全后果的出现,为了公众的安全,不允许电动车进入电梯。如果业主将车辆放入房间内部,则物业一般无权干涉。如果业主占用公共区域进行车辆充电,则是明显的侵占公共区域行为,涉及堵塞楼道、堵...查看全文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法律依据?

法律解析: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主要是为了防止起火等不安全后果的出现,为了公众的安全,不允许电动车进入电梯。如果业主将车辆放入房间内部,则物业一般无权干涉。如果业主占用公共区域进行车辆充电,则是明显的侵占公共区域行为,涉及堵塞楼道、堵...查看全文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法律依据?

法律解析: 禁止电动车进电梯主要是为了防止起火等不安全后果的出现,为了公众的安全,不允许电动车进入电梯。如果业主将车辆放入房间内部,则物业一般无权干涉。如果业主占用公共区域进行车辆充电,则是明显的侵占公共区域行为,涉及堵塞楼道、堵...查看全文

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 司法鉴定作为一种证据形式,在司法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已知事实和现场情况,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争议事实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判断。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司法鉴定作为一种证据形式,在司法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已知事实和现场情况,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争议事实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判断。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电动车头盔罚款法律依据

一、电瓶车不戴头盔罚款吗 1、电瓶车没带安全帽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是电动摩托车或摩托车需要扣2分,骑乘摩托车、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 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查看全文

重新鉴定的法律依据

刑事案件重新鉴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刑事案件重新鉴定的法律依据具体如下: 1、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2、法庭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查看全文

重新鉴定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查看全文

重新鉴定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查看全文

伤情鉴定法律依据

被害人申请伤情鉴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鉴定意见是司法鉴定活动的产物,具体指诉讼过程中就案件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鉴别、判断意见。 鉴定意见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刑诉法...查看全文

电动车上楼违法吗?禁止电动车入户充电法律依据

并没有法律规定电动车上楼是违法的,但如果发生事故就违法了。2024年电动车最新法规是2021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大厅、疏散通道、楼梯和应急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查看全文

鉴定费负担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构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所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司法活动。鉴定费是诉讼过程中因鉴定、公告、勘验、翻译等发生的依法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费用,对鉴定费由谁...查看全文

电动车不上楼的法规依据?

律师解答: 小区内电动车的管理,属于物业管理的范畴,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有《民法典》第286条对业主遵守物业管理规约的规定、《物业管理条例》第46、47、48条对物业服务安保责任、物业使用人责任以及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责任的...查看全文

电动车不上楼的法规依据?

法律解析: 小区内电动车的管理,属于物业管理的范畴,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有《民法典》第286条对业主遵守物业管理规约的规定、《物业管理条例》第46、47、48条对物业服务安保责任、物业使用人责任以及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责任的...查看全文

二审申请鉴定的法律依据

一、一审未鉴定,二审可以提出鉴定吗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一审时未申请鉴定或者求职未告知鉴定的,二审的时候是可以申请进行鉴定的,如果一审放弃鉴定的,二审时申请鉴定一般是不批准的。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