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与起诉在法律中的意义

律师回答
摘要:起诉和上诉的区别及程序要求。起诉是请求法院对案件进行一审审判,提起者可以是公民或法人。上诉是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向上一级法院提出请求进行二审审判。起诉需提交原告身份证明及诉讼主张证据。上诉需在判决或裁定送达后十五日内提出。
上诉和起诉的区别,上诉引起二审,起诉是引起一审。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在中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只有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检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单位。
起诉分类包括:
1、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2、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种案件,是以公诉机关或者当事人的起诉为前提,如果没有人起诉,法院对任何案件都不主动审理。法院如果接受起诉,同意进行审理,称为受理。起诉的成立,标志诉讼中审判程序开始。
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延伸阅读
结语:起诉和上诉在法律中有着明确的区别。起诉是指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引起一审审判;而上诉则引起二审审判。起诉权由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可以由公民或法人行使。刑事案件的起诉是为了定罪判刑,附带民事诉讼起诉则是为了追究经济赔偿责任。上诉权是当事人对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时,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在判决书或裁定书送达之日起的规定时间内可以行使上诉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手印在起诉状中的法律意义

如何起诉并书写民事起诉状:起诉状需本人签字或摁手印,最好同时摁手印和签名。起诉状应包括标题、原被告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等。陈述纠纷事实时,需详细阐明纠纷发生经过、争议焦点及双方责任。阐明诉讼理由时,应分析事实和证据...查看全文

上诉与起诉的定义及法律依据

起诉与上诉的区别:起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审判;上诉是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上级法院重新审判。起诉需明确被告、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上诉需符合法定期限、有合格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上诉不受限制,第二审法院全面审查,刑事上诉不得加重处...查看全文

控告与申诉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

刑事案件中,申诉与控告的区别在于:申诉是当事人对已生效判决提出重新处理的请求,而控告是要求对违法行为依法惩处。申诉只能发生在判决结果生效后,而控告发生在判决之前。申诉的对象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查看全文

法律上的定义与意义

外交豁免权是代表国家而非个人的权利,个人无权放弃。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了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内容,大部分国家已签署。租赁豁免权是指律师不因正当执业行为而受追诉与制裁的权利。司法豁免权是一种制度,使外交代表和特殊身份的外交人员免受驻...查看全文

调解在诉讼中的作用与意义

调解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纠纷解决多元化是我国民事纠纷解决的特色。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人民调解只是解决纠纷的一种途径,属于社会调解。...查看全文

公诉人意见在刑事审判中的法律意义

公诉人意见不影响法院量刑,法院独立审理。检察院是我国的公诉机构,提起公诉的决定由检察院做出。法院判决结果通常与公诉人意见一致,但不完全按其量刑。...查看全文

在法律上起诉是什么意思

一、在法律上起诉是什么意思?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解决争议,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作出或禁...查看全文

上诉与起诉的定义及区别

起诉和上诉的区别:起诉是对一审法院提起,上诉是对二审法院提起;起诉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工作日就可以,上诉有时间限制,需要在判决书送达的十五日内提起上诉;起诉和上诉的立案时间不同。...查看全文

抗辩权在中国法律中的意义与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抗辩权及履行顺序,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互负债务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无先后顺序。若一方未履行,另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要求。同时...查看全文

离婚起诉的作用与意义

诉讼离婚解决双方无法协商离婚、子女抚养权和财产分配的问题,为坚决离婚的一方提供解脱和通往自由之路,同时解决户口在外地的问题,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查看全文

“上诉人”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什么?

上诉人是指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在法定期间内,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上一级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人。在我国,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都享有上诉权,都可通过自己的上诉行为而成为上诉人。特别需要指...查看全文

调解书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书是调解达成协议的证明文件,必须写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签收后,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起诉前发律师函的意义

发律师函意味着对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和风险估计,维护合法权益。律师函的收费标准根据涉及标的和风险计算,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律师函的分类包括催告、询问、答复等。收到律师函后,当事人可协商解决纠纷,否则可能通过诉讼解决。律师函...查看全文

自诉在法律上的含义是什么?

自诉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包括:(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虐待罪;(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查看全文

起诉告知书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起诉告知书是人民法院对被告发出的通知书,告知被告需要应诉答辩。起诉是请求法院审判特定案件的行为,刑事案件起诉是为了定罪判刑,民事案件起诉是为了解决争议并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是...查看全文

法律中规定起诉离婚在哪里起诉

法律分析:法律中规定起诉离婚在被告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被告没有住所地的,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重复起诉的定义与影响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的情形包括:1、原告拒绝变更被告并再次起诉;2、多人已有诉讼正在进行或已有判决,其他人再次起诉;3、原告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次起诉;4、超过起诉期限被驳回后再次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中不起诉与免诉的含义及区别

不起诉和免予起诉的区别及其相关法律依据。不起诉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没有构成犯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而免予起诉适用于被告人构成犯罪但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情况。不起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免予起诉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查看全文

法律诉讼中的上诉过程

上诉后的二审程序一般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完成。原审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5日内将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后5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原审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和答辩状后5日内将全部案卷和证...查看全文

共同要件在法律中的意义

刑事犯罪的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主体要件是指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客体要件是指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要件是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