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的调解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调解的主旨是通过多种方式解决纠纷,包括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社会化调解、开庭调解和送达调解。这些调解方式可以在不同阶段介入案件,旨在促成和解、化解矛盾,并提高诉讼效率。
一、民事诉讼调解时间
1、一般法院调解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经你们双方的同意,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作出调解。你们双方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法院也可以作出。
2、普通程序,15天内简易程序是7天内
二、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
1、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
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是指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以书信(网络、短信)往来调处纠纷的一种方式。
5、社会化调解。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按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或商事纠纷案件时,根据调解的需要,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配合的民调网络,利用巡回办案、干警下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作依托,召开调解会调处纠纷。
6、开庭调解。
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在法庭审理中,调解是贯彻始终的。不仅在调查、辩论阶段可以进行调解,在辩论终结以后,仍可再行调解。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7、送达调解。
送达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见面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延伸阅读
结语:民事诉讼调解方式多样,包括诉前、立案、庭前、书信、社会化、开庭和送达调解等。调解时间在答辩期满前或裁判作出前进行,可由双方自行提出方案或由法院介入。诉前调解将纠纷解决在基层,立案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补充,庭前调解可促成和解提高效率。书信、网络和短信方式调解利用书信往来解决纠纷,社会化调解可邀请相关单位和群众协助。开庭调解是开庭审理的一部分,可在辩论终结前后进行。送达调解则在送达法律文书时进行调解。各种调解方式为纠纷解决提供了多样选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调解书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制作调解书,明确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并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规定

民事诉讼法院在案件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调解,包括开庭前、开庭后和执行阶段。调解是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院应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有哪些调解方法?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法有: 1.辩法析理法,是其它调解法的基础; 2.直接陈述法,调解人员以直截了当地说明调解意见的方式; 3.换位思考法; 4.过错剖析法; 5.冷处理法; 6.亲情融化法; 7.借助外力法。 诉讼调解的调解原则有哪...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调取有哪些规定?

民事诉讼申请调取证据需要注意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调解收费规定?

律师解答: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调解收费规定?

法律解析: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有哪些不足

一、目前法院调解之不足      (一)调解无期限和法官职权主义色彩过重。《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中的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此外,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调解程序的规定有哪些

离婚诉讼调解程序的规定如下:1、人民法院应当对离婚案件进行调解;2、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调解民事案件。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3、人民法院应当调解离婚案件,但...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调解的时限如何规定?

民事诉讼调解的主旨是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通过审判员或合议庭主持的方式进行简便调解,可以邀请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调解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为1天。...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需要先调解的案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调解,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及时判决。离婚案件的调解流程包括申请、审查、征得双方同意、通知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签署调解协议等。对于和好的离婚案件、维持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

法律解析: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比较多。主要有:第一,证据的种类。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有八种;第二,证明责任的分配。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第三,证人的条件和义务的规定。除此之外,当...查看全文

涉外民事诉讼有哪些规定?

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自认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自认规定有: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事人的自认。...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自认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自认规定有: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除授权委托书明确排除的事项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视为当...查看全文

2023年民事诉讼规定有哪些?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及范围: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包括起诉人符合法定条件、有明确的被告人、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收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比较多。主要有:第一,证据的种类。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有八种;第二,证明责任的分配。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第三,证人的条件和义务的规定。除此之外,当...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反诉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对反诉的规定包括:原告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有权提起反诉;委托他人代为诉讼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合并审理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相关诉讼请求;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可缺席判决。...查看全文

诉前调解有哪些规定

一、诉前调解有哪些规定 1、诉前调解的规定有: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离婚诉讼程序有哪些?

协议离婚流程如下:1、双方协商好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处置等问题,并签订好离婚协议书;2、双方携带离婚协议书、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3、婚姻登记机关经过审查后,且30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