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纠纷管辖法律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中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并着重阐述了物业纠纷案件适用专属管辖符合民事管辖基本原则,包括管辖公正原则、两便原则、实际控制原则、管辖确定原则、管辖刚性原则以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因物业管理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依《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物业纠纷适用专属管辖符合民事管辖基本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就管辖原则已基本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这就是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执行裁判、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保证各级法院工作负担的均衡、确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等。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管辖制度的设计应当贯彻公正性管辖、管辖确定性、实际控制、管辖选择权、管辖恒定、管辖刚性等六条原则。用上述主要原则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原则考量物业纠纷案件的专属管辖问题,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符合管辖公正原则物业纠纷适用专属管辖,有效地克服当事人利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协议管辖制度逃避物业所在地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人民法院以中立立场平等对待当事人,无论从管辖制度设计层面还是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层面,都更体现出公正性。
2.符合两便原则物业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因其职责所系,对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是否构成侵权具有重要发言权,如果异地法院审理此类纠纷,既不便于业主维护合法权益,又不便于人民政府职能部门行使行政职权,更不便于人民法院协调行政关系、查清案件事实、行使审判职权。
3.符合实际控制原则实际控制原则亦即有效控制原则,是指法院对所管辖的案件要有实际支配力,如果法院对特定案件不能进行公正的审判和有效的执行,就不应对该案件行使管辖权。该原则以实际控制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为基本要件,其本质是对物管辖。我国所谓对物管辖本质上与“把物进行拟人化处理或者赋予一定的人格特征,物代替人成为诉讼中的被告”有所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实质上还是对人管辖。审判实践证明,只有物业所在地人民法院才能对物业纠纷中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进行最有效的控制,以实现最好的诉讼效益。
4.符合管辖确定原则法律的确定性是法律存在的根本价值之一。管辖确定是诉权保障的内在要求,是当事人各方的共同意愿,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宪法保障,也是两大法系的共同追求。大陆法系认为,管辖规则必须是明确的和强制的,让当事人知道应当在哪个法院被诉,不应该留给法院自由裁量的余地。物业纠纷案件管辖确定就是用立法的方法,将其管辖法院明确无误地而不是含糊不清地确定下来,使法院对管辖权的判定直接来源于法律的规定而非法院自己的意志,让恶意诉讼当事人没有任何法律漏洞可钻,法律效果不言而喻。
5.符合管辖刚性原则管辖刚性是指管辖规则具有权威性与严肃性,不得任意违反,否则承担裁判无效、承担程序费用等不利的程序后果。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转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中,违反管辖规定并不必然导致裁判无效,只有在抢先判决和管辖与裁判均错误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裁判被撤销。将物业纠纷案件适用专属管辖,是克服立法缺失的最好办法。
6.符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原则长期的审判实践告诫我们,严格执行法律后却导致不良的审判效果,相关立法要么已不合时宜、要么存在缺失和漏洞。就物业纠纷案件合同当事人协议管辖案件而言,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审查双方的合同约定义务,一般而言不便也没有必要审查其他法律事实。但依法审判却会带来不良效果。
延伸阅读
物业纠纷案件如何符合管辖公正原则、两便原则、实际控制原则和管辖确定原则?

在处理物业纠纷案件时,必须遵循管辖公正原则、两便原则、实际控制原则和管辖确定原则。管辖公正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两便原则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量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实际控制原则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应尽量通过调查取证等方式,了解案件的实际情况,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管辖确定原则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管辖权,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

因此,在处理物业纠纷案件时,应严格遵循上述原则,确保案件得到公正、方便、实际控制和确定的审理。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在物业管理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中,应依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物业纠纷适用专属管辖符合民事管辖基本原则。根据管辖原则,物业纠纷案件适用专属管辖有效克服当事人利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协议管辖制度逃避物业所在地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更体现出公正性。同时,符合两便原则、实际控制原则和管辖确定原则。因此,物业纠纷案件适用专属管辖是符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原则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12-29)\t第十九条\t本解释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因物权法施行后实施的行为引起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解释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解释。
物业管理条例(2018-03-19)\t第三条\t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管理条例(2018-03-19)\t第十二条\t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是,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参加。
业主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
业主大会决定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五)项和第(六)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物业纠纷管辖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因物业管理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查看全文

物业纠纷法律依据是什么

物业跟业主的纠纷主要依据《物业管理条例》。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 第九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十条 ...查看全文

运输协议纠纷的管辖依据?

律师解答: 分为铁路、水上、公路、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以及铁路运输合同两种合同纠纷管辖。其中,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铁后者合同纠纷及与铁路运输有...查看全文

运输协议纠纷的管辖依据?

法律解析: 分为铁路、水上、公路、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以及铁路运输合同两种合同纠纷管辖。其中,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铁后者合同纠纷及与铁路运输有...查看全文

处理物业纠纷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本文介绍了物业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解决方式。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在诉讼流程中,原告起诉,被告提交答辩状,法院作出判决...查看全文

物业纠纷管辖法院的规定

(一)侵权纠纷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签订物业管理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起侵权之诉的,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业主作为被告的,业主的住...查看全文

物业纠纷的管辖问题

本文探讨民事纠纷和物业行政纠纷的管辖问题。民事纠纷的管辖依据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合同纠纷则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查看全文

物业管理有法律依据吗

法律分析:一、物业管理有法律依据吗?1、物业管理条例及法律有总则、业主及业主大会、前期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的使用与维护、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七十八条。物业管理条例是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查看全文

票据纠纷管辖?

律师分析: 在票据纠纷中,因为票据的流通比较广泛,往往涉诉当事人所处地方不同。作为票据权利人,如何选择管辖法院,既可以减少诉讼成本,又可以更好地行使票据权利,便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确定的依据

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应当如何确定: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地,合同双方约定管辖的人民法院的,依照其约定,但是该约定不得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合同没有约定管辖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有特殊情...查看全文

离婚后财产纠纷的管辖依据

1、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侵占另一方财产的,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有权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2、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查看全文

物业管理纠纷的处理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 物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纠纷各方可以和平协商的方式依照合同约定沟通解决;县级以上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物业管理纠纷,纠纷各方可以请求当地房管局、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调解机构作为第三...查看全文

海事海商纠纷管辖问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海事海商纠纷管辖问题概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事损害事故的损害赔偿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三十一条,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查看全文

管辖权异议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管辖权异议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异议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物业纠纷的管辖法院是哪个

(一)民事纠纷。1、侵权纠纷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签订物业管理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起侵权之诉的,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被告住所地。...查看全文

物业纠纷的管辖法院是什么

(一)物业纠纷适用专属管辖符合民诉法的立法精神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中发生的纠纷、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相关所在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物业纠纷依据什么解决

处理物业纠纷的法律依据是《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纠纷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纠纷,当产生物业纠纷的时候,本着互惠互利的精神,最好是能够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话,只能双方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一、处理物...查看全文

管辖依据?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管辖权就是各个法院根据管辖制度的规定,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与仲裁管辖不同,民事诉讼中的管辖不是来源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而来源于法...查看全文

物业费纠纷管辖法院是怎样的

该法律规定物业费纠纷的管辖一般由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负责,但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匹配,则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也有权管辖该案件。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依据内容是什么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四种: 1、是协商解决 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双方当事人应首先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同时也是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可以随时采用的。协商解决是以双方当事人自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