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律师回答

根据法律规定,月工资未超过5000元是不用交税的,这里的工资是指扣除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以后的金额。

月工资超过50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分七个阶段计税。

应纳税额等于工资薪金所得减去5000再乘以适用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

稿酬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故其实际税率为14%,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1-30%)。

合伙企业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的个税计算是以税前利润按各合伙人的股份比率计算出每个人分配的利润,扣除个税允许税前扣除额42000,而每月是3500,再然后再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要用5级累进个税税率表计算应缴的税额。

而用于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础是:合伙企业收入总额—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损失—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所得,再用一个应纳税所得对应的税率表中的级次计算应缴纳多少个税。

股票质押率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规定:股票质押率由贷款人依据被质押的股票质量及借款人的财务和资信状况与借款人商定,但股票质押率最高不能超过60%。质押率上限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

计算公式如下:

质押率=(贷款本金/质押股票市值)×100%;

质押股票市值=质押股票数量×前七个交易日股票平均收盘价。

个人注册公司流程是什么呢,个人注册公司的具体流程有哪些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有:

一、发起人发起并签定设立协议。发起人协议,也称为设立协议、投资协议或股东协议书,目的是明确发起人在公司设立中的权利义务;

二、订立公司章程;

三、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四、办理公司设立前置审批;

五、出资验资。由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对股东出资的价值和真实性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验资机构通常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

六、申请设立登记。即是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七、登记发照。登记机关对申请登记时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条件的,将予以登记并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有限责任公司即告成立。

【法律依据】

《公司登记条例》第十七条,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报送批准前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批准。

公司的国籍如何确定呢

1、具体是以法人成立地来确定公司的国籍。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

2、《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2024年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工资税=应纳税所得额乘工资税税率 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

一、正确的年终奖税率表和计算公式:年终奖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奖的总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我们举例就年终奖的正确计算方法和虚构的新规定上面的错误计算方法作一个对比。二、正确...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个税计算方式如下:1、用月薪总额减去5000元的基本费用,如果月薪不到5000元,就不用交个税了;2、扣除一些特殊的扣除项目,即三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四项中的一...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不超过4000元)-800元/财产租赁所得(超过4000元)...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一、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如下: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公式计算

法律分析: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多元,其月收入大于13875,小于18875元;准确计算公式为:月收入=(个税金额+375)/20%+2000,此公式仅适用个人所得税大于625元而小于3625元。【法律依...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法律解析: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律师分析: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公式计算

工资的个税计算是: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许多人不知道个人所得税如何核算!这儿小编就来为大伙共享奖金自个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仅供参考! 一、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税...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法律依据:_x000D_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法律解析: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公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公式计算

法律分析: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多元,其月收入大于13875,小于18875元;准确计算公式为:月收入=(个税金额+375)/20%+2000,此公式仅适用个人所得税大于625元而小于3625元。【法律依...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的个税计算是: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许多人不知道个人所得税如何核算! 一、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一、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常用的个税计算公式是个税=应纳税额乘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工资总额-社保个人缴交额-住房公积金个人缴交额-免征额。其中:1、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税计算公式是什么怎么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怎么计算公式

一、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怎么计算公式 税负率=实际交纳的税款÷不含税销售额×100%。 我们计算哪一个税种的税负率,就使用相应的实际缴纳的税款除以不含税销售额即可。 (一)增值税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需要注...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怎么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怎么计算公式税负率= 实际交纳的税款÷不含税销售额×100%。税费分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两种税费的计算公式都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当个人在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时候,是需要注明缴纳的月份、填表日期等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