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律师回答

(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来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为另一方提供便利,积极协助,不得阻碍对方行使权利。
(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为这不仅是亲属法上的权利,更是一种基本人权,父母子女之间基于血统关系而形成的情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变化。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探望子女,与子女交流,和子女短暂生活等多种形式行使探望权,从而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对子女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探望权不应是“权利的最小化”,它不仅是权利,还必然成为“权利之外的东西”。
(3)探望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离婚前,父母存在着有效的婚姻关系,与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教育孩子,形式探望权的问题还不存在。离婚后,由于父亲或母亲一方不能与孩子共同生活,因此产生了行使探望权的必要。
(4)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父亲或母亲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探望权实际是一种义务性的权利,它的行使应使子女完整地享受父母之爱,使孩子得到积极向上健康的教育。如果行使探望权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的行使。
对于没有获得直接抚养权的一方需法律是规定了当事人拥有一定的探视权的,适当的行使探视权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和身心的健康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此需要双方进行充分的协商,对于阻挠执行探视权的一方法院有权对其进行拘留等处罚。
一、探视权的特点是什么1、探视权是一种身份权。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所有的权利义务。探望权属于亲权范畴,探望权产生的基础是父母对子女享有的亲权,其权利的主体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特有权利,因此是一种身份权;
2、探视权是法定权。现实生活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照顾,产生于血缘关系和人之伦理道德。“出礼入刑”,父母关爱看望自己亲生子女的心理需求从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升为法律。由国家权力予以调整便产生了对探望权的规定。该法律条文对探望权的行使、中止和权利的恢复情况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明确了直接抚养方的协助义务。婚姻关系终止,只要直接抚养权一确定,探望权也同时成立,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未成年子女就依法享有探望权。非有法定理由不得予以中止或剥夺;
3、探视权是受限制的权利。探望权的基础和设立的初衷,都是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前提。探望权源于亲权,但必定不同于亲权。因此探望权的行使,不能和亲权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行使。要在不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和子女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权人通过与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协商或法院裁决确定的方式,确定合适的时间和对子女适宜的地点来行使。同时法律还规定了,行使探望权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人民法院有权中止探望权的行使;
4、探视权是探望权人的一项单纯的权利。探望权为单向性,只有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享有,而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父或母则是探望权的义务主体,应该协助探望权人实现探望的权力。对于未成年子女只是探望权行使的对象,不是探望权权利义务的相对人,不能通过诉讼方式要求探望权人对其进行探望。当然未成年子女要求不直接抚养他的一方父母来看望他,或者直接抚养子女的以方要求另一方行使探望权,法律绝对允许,但没有强制性保障其权力的规定。我国现有立法还停留在只规定不直抚养子女负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的层面,这对于未成年子女来,只能保障其生活的物质需求,不能保障其情感心理成长的精神需求。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视权的特征具体是什么

法律分析:探视权的特征具体是: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行使探视权需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查看全文

探望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为这不仅是法律上的权...查看全文

探视权的特征具体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探视权的特征具体包括:探视权是夫妻离婚而产生的;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权利;被探视人是其子女。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探望权的特征是什么

探望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查看全文

探视权有哪些特征

1、权利主体的单一性。由于探望权的对象是与父或母不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因此,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父或母单独享有,而不是父母共同享有。这是由探望权的特定性所决定的,权利人不能允许他人使用其探望权,也不得转让、抛弃或...查看全文

债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债权的法律特征如下:(1)债权为财产上的请求权,不得通过限制债务人的人身来实施。(2)债权为相对权。债的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的。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不得向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个人主张权利。...查看全文

法律权利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1)法律权利来自法律规范的规定,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2)法律权利是保证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3)法律权利是与义务相关联的概念。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债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权利主体具备的能够要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的法律特征:_x000D_ 1、债权为财产上的请求权,不得通过限制债务人的人身来实施。_x000D_ 2、债权为相对权,债的主...查看全文

债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 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权利主体具备的能够要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的法律特征: 1、债权为财产上的请求权,不得通过限制债务人的人身来实施。 2、债权为相对权,债的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的。债权人只能向特...查看全文

法律权威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法律权威的4个特征主要包括法律的至高无上性、普遍实施性、本源性、崇高威望性。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探视权的特点有什么?

1、探视权是一种身份权。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所有的权利义务。探望权属于亲权范畴,探望权产生的基础是父母对子女享有的亲权,其权利的主体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特有权利,因此是一种身份权。...查看全文

探望权是有什么特征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权,可以与未成年子女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如何行使探望权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姓名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姓名权的主要法律特征为:(1)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2)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3)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查看全文

商标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律师分析: (1)专有性。(2)时间性。(3)地域性。商标的地域性,是指按照 一国或地区商标法所产生的商标权,只在该注册国或注册地范围内受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则不发 生法律效力,不能当然地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商标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法律解析: (1)专有性。(2)时间性。(3)地域性。商标的地域性,是指按照 一国或地区商标法所产生的商标权,只在该注册国或注册地范围内受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则不发 生法律效力,不能当然地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姓名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第二,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第三,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 关于姓名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或...查看全文

探视权具体有哪些特征

探视权具体包括以下特征:1、基于夫妻离婚而产生;2、被探视人是其子女;3、属于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权利。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

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约定及特征。离婚后,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望权是离婚后父或母对子女的法定权利,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情感。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探望权由父母双方约定,若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约定...查看全文

探望权有什么特征

探望权的特征如下: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而探望权的义务主体为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查看全文

法律权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辩证统一,互相平等。享有权利需承担义务。履行义务促使权利实现,享有权利帮助履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34条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权,平等对待公民,确保选举权。...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杨畅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5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