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行为的表现都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遗弃行为的表现及对应的责任。遗弃是指不履行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配偶不履行扶养义务等。表现形式包括将被扶养人置于危险场所、不提供扶助等。根据民法典和刑法规定,严重情况下可构成刑事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虐待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精神和身体损害、致死等,应以情节恶劣论处。
一、遗弃行为的表现都有哪些
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的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该为而不为,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1、将需要扶养的人移至危险场所。这里的“危险场所”只是相对于特定的被害人而言。如父母将婴儿置于民政机关门前的,应认为将需要扶养的人移至危险场所。
2、将需要扶养的人从一种危险场所转移至另一种更为危险的场所。
3、将需要扶养的人遗留在危险场所。
4、离开需要扶养的人,如行为人离家出走,使应当受其扶养的人得不到扶养。
5、阻碍需要扶养的人接近扶养人。
6、不提供扶助,如不提供经历供给、不给予必要照料。
二、婚后遗弃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等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该为而不为,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追究刑事责任。
虐待行为一般都会程度不同地给被害人造成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和损害,其中有的后果严重,例如,由于虐待行为人使被害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妇科病或者其他病症;虐待行为致使被害人身体瘫痪、肢体伤残;将被害人虐待致死;被害人因不堪虐待而自杀等等。凡发生了上述严重后果的,都应以情节恶劣论处。
延伸阅读
结语:遗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被遗弃人的权益。根据《民法典》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婚后遗弃行为,家庭成员应承担赡养、扶养、抚养的义务,否则可能面临刑事追责。虐待行为更是给被害人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和身体伤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遗弃行为的法律监管和打击力度,保护每个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八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鼓励和支持有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遗弃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表现为年老、年幼、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但拒绝扶养,情节恶劣。所谓老年、年幼、生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以下情况:(1)因年老、残疾、疾病等原因,丧失劳...查看全文

遗弃行为都包括哪些

规定的遗弃内容有: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受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年老、年轻、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三、...查看全文

遗弃罪表现形式有哪些

表现为年老、年幼、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但拒绝扶养,情节恶劣。所谓老年、年幼、生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以下情况:(1)因年老、残疾、疾病等原因,丧失劳...查看全文

遗弃罪中恶劣行径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遗弃罪的恶劣情节及构成要件。恶劣情节包括造成重伤或死亡、导致被迫自杀等。构成要件为侵犯被害人平等权利、主体为具有扶养义务的人。遗弃罪可作为自诉案件,受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犯罪时可提起刑事自诉。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第210条。...查看全文

聚众斗殴罪都有哪些行为表现

聚众斗殴罪的行为表现有:(一)聚众斗殴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公共场所的秩序,而是指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共同生活的规则和秩序。在现实生活中,聚众斗殴犯罪可以发生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电...查看全文

遗弃行为的后果有哪些

法律分析:遗弃行为涉嫌遗弃罪,所带来的后果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遗弃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遗弃罪是指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生病或无自理能力的家庭成员,拒绝扶养、抛弃在外,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主要要件则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有法律义务和抚养能力的人;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查看全文

遗弃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规定的遗弃内容有: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受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年老、年轻、生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三、...查看全文

立功的表现行为有哪些

立功表现有四种形式:揭发他人犯罪、提供重要线索、协助抓捕嫌疑人、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表现。...查看全文

重婚的有哪些表现行为

重婚主要有以下类型: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登记结婚重婚,即两次法律婚姻重婚。有配偶的人登记结婚,重婚欺骗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重婚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未登...查看全文

走私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走私的行为表现有:1、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偷逃关税的;2、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其他海关监管货物或者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的;3、以藏匿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查看全文

男性家庭暴力行为都有哪些表现

法律分析:男性家庭暴力行为有身体暴力,比如殴打等。还有精神暴力以及冷暴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到家庭暴力的一方在离婚时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家长对于孩子也会有家庭暴力的行为。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查看全文

男性家庭暴力行为都有哪些表现

法律解析: 1、身体暴力。2、精神暴力。3、性暴力。4、经济暴力。5、冷暴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查看全文

立功表现有哪些行为

立功表现的行为有: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核实属实的;3、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创新;4、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5、在抗击自然灾害或排...查看全文

抢夺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法律分析:抢夺罪的行为表现: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查看全文

侮辱罪行为表现有哪些

法律分析:侮辱罪包括暴力侮辱人身,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采用言语进行侮辱,比如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文字侮辱,即以...查看全文

抗税罪行为表现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抗税罪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查看全文

侮辱罪有哪些行为表现

法律解析: (一)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 (二)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 (三)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查看全文

侮辱罪有哪些行为表现?

律师分析: (一)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 (二)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 (三)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查看全文

绑架罪有哪些行为表现?

律师分析: 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现实中常见的犯罪形式多为犯罪分子绑架他人实施控制后,向其近亲属索要财物的行为。2、基于财物以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如犯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