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与一般犯罪有何区别?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讨论了过失犯罪是否构成累犯以及过失犯罪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但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结果的过失行为,刑法规定为犯罪。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情况。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较为严格,处罚也较轻。特定情况下,过失犯罪可能属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例如防卫过当中的疏忽大意。
一、后罪是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累犯
后罪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二、过失犯罪包括哪些情况
1、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
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
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
2、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怀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3、)应当注意的是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
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
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过失犯罪的情形主要分为了两种,也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针对一些特殊的犯罪,虽然属于过失导致的,但实际行为人主观上可能只是属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
比如说防卫过当里面,行为人主观上就是属于疏忽大意,而并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后罪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情况。疏忽大意是指行为人未能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结果,而过于自信则是行为人虽已预见危害结果,却轻信能够避免。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着明显的区别,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才构成犯罪,处罚也相对较轻。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人的过失可能是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例如,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过失属于疏忽大意,而非过于自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何区别

间接故意是忽视危害结果的发生,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不关心,忽视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包括疏忽和过于自信。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是对损害结果的态度不同。...查看全文

请问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 刑事犯罪根据行为人主观心态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而其中过失犯罪又被称之为犯罪过失。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以下两...查看全文

不作为犯罪与一般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和不作为属于犯罪客观方面,影响定罪和量刑。而过失属于犯罪主观方面,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而过失又分为两种。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禁止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不作为: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法律分析: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主观方面明显不同。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主观方面是过失,故意犯罪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一般都需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_x000...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A. 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是否有区别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主观、定罪和处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过失犯罪要求行为人应当预见但未预见或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恶性较小。刑法规定只有造成危害结果才构成过失犯罪,且其法定刑较轻。如果刑法未明确规定,无论过失行为的...查看全文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何区别?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查看全文

一般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有哪些区别

一般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要区别是:间接故意是指预见危害结果可能会发生,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表现为漠不关心,认为危害结果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忽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过失犯罪指的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查看全文

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在于强调的内容和本质不同。犯罪过失强调心理状态,过失犯罪强调结果。犯罪过失是因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而未预见行为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评价的是犯罪行为;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已构成犯罪的行为,评...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都有哪些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如下:1、过失犯罪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2...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法律分析:间接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该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无罪过事件的区别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与无罪过事件的区别是行为人对其特定的危害后果有无预见能力,也即是否应当预见。有能力预见而没有预见即过失,没有能力预见导致结果发生的,是无罪过事件。过失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无罪过事件,不是犯罪,不需要...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无罪过事件的区别

过失犯罪与无罪过事件的区别是行为人对其特定的危害后果有无预见能力,也即是否应当预见。有能力预见而没有预见即过失,没有能力预见导致结果发生的,是无罪过事件。过失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无罪过事件,不是犯罪,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如何区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查看全文

政治犯罪与一般犯法的区别

政治犯罪与犯法的区别在于程度、认定机关、法律后果、触犯的法律类型和社会危害性。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需由人民法院认定并可能判刑;违法行为可由行政机关认定并接受行政处罚。犯罪触犯刑法规定,违法触犯行政管理法规。社会危害性根据数额、范围...查看全文

过失与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关系是都属于犯罪要件中的犯罪主观方面。主要有以下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主观恶性上明显不同,故意犯罪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则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对于过失犯罪,只有造成极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