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瞒报处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律师回答

律师解答: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九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九十二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方法》

第二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人员瞒报、谎报事故(包括涉险事故,下同)行为的举报、受理和查处,适用本办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瞒报、谎报事故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瞒报、谎报事故行为,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二)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第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依法依规、报告事故情况,符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1号)的有关规定。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事故报告负总责,并对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 对瞒报、谎报事故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县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举报。

举报人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有关事故情况,故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告或者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事故瞒报处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查看全文

事故瞒报处罚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隐瞒安全事故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查看全文

国家对事故瞒报的处罚规定

对于事故隐报、瞒报行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处以60%至100%年收入的罚款;国家工作人员还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处分;如果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将受到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查看全文

国家情报法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国家情报工作原则:(一)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原则;(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三)分工负责与协作配合相结合薯激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让手判》第四条 国家情报工作坚持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查看全文

有关谎报瞒报事故的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将受到严厉处罚,包括降级、撤职和罚款,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受到处分,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负责报告的人员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2023年国家规定的陪护费赔偿标准如下: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护理人数和期限确定护理费;有收入的按照误工费计算,没有收入或雇佣护工的按当地护工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自理能力或根据年龄、健康等因素确定,最长不超过...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三八国家规定

法律分析:我国劳动法并没有关于三八妇女节放假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3月8日当天给女性同志放假半天。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法定节假日,一般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查看全文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处罚规定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受到处罚,包括罚款和刑事追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应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费用,否则将面临罚款。工伤职工或其家属需在工伤发生后15天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若无法提出申...查看全文

法律对瞒报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对瞒报是如何规定的      瞒报或涉嫌违法犯罪。     &...查看全文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决定辞职,且辞职报告需要在三十天前提交,则必须提前三十天提交。如果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则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请注意,对于正式员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是为了给公司提供...查看全文

遵循国家法律规定?

单位拖欠工资超过十五天即属违法,可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公司压一个月工资需视具体情况,限制离职或作为押金是不合法的,可通过劳动监察部解决。工资必须按约定日期支付,超过约定视为拖欠。您可要求公司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公司压一个月工资违反劳...查看全文

国家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当代中国法律规定: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查看全文

国家法规规定?

法律解析: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当代中国法律规定: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查看全文

国家法规规定?

律师解答: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当代中国法律规定: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查看全文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国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如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家组名录》、《医疗机构病历...查看全文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解析: 我国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如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家组名录》、《...查看全文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我国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如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家组名录》、《...查看全文

根据国家情报法规定

法律分析:国家加强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建设,对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资产实行特殊管理,给予特殊保障。国家建立适应情报工作需要的人员录用、选调、考核、培训、待遇、退出等管理制度。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应当适应情报工作需要,提高开展情报...查看全文

国家法律法规对微信群的规定

法律分析: 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微信群的相关规定包括有: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等。《...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危险品事故应该怎么样处置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