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是平等主体吗

律师回答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式两份吗

劳动合同是一式两份,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议不能辞职合法吗

劳动合同中约定不能辞职是无效的。劳动者在任何时候辞职都是合法的,并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时间一到可以离职。不过,劳动者应当留存按规定辞职的证据。如果用人单位因此扣发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再要回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者可以和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吗

劳动者不能同时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可见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非全日制用工关系,有法律依据,不为法律禁止限制。

双重乃至多重劳动关系表现为,一是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二是劳动者与某一用人单位建立了全日制的劳动关系,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了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三是劳动者与两个单位建立了全日制的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八条仲裁申请: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劳动者怎么证明和用人单位是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

可以搜集以下这些凭证来证明是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吗

法律分析: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主体,双方只是签订了合同的契约关系,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所以是平等主体,雇佣关系并不意味着双方地位不同等。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查看全文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属于平等主体吗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主体,双方只是签订了合同的契约关系,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所以是平等主体,雇佣关系并不意味着双方地位不同等。      法院开...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平等主体吗?

劳动关系的判断条件包括:双方具备法定主体资格、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且劳动者服从单位安排、劳动者的劳动构成单位义务的一部分。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即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仍可被认定存在...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不平等主体吗?

法律分析:属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属于不平等主体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取得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安全保护、接受培训、享受社保福利等权利。同时,劳动者也有义务完成任务、提高技能、遵守规程和道德。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查看全文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时的地位平等吗

劳动合同签订日期与入职日期无关。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致协商达成的协议,对双方都有约束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劳动关系可在用工前或入职后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查看全文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法律地位平等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和诚实信用。劳动合同应符合法律规定,内容公平合理,双方地位平等,自愿达成一致,诚实守信。这些原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准则。...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特定性。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未订立...查看全文

平等主体和不平等主体的问题

平等原则在民事活动中的表现及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二、四、五、六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权益保护、责任承担等方面应平等对待,遵循自愿和公平原则。...查看全文

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吗

法律分析: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和劳动者。在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后,一般就需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并且共同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中间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可以通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过仲裁程序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法处理。不属于劳动争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需要经过仲裁程序。法...查看全文

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查看全文

自然人和政府是平等主体吗

一、自然人和政府是平等主体吗属于,《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自然人是在自然状态之下而作为民事主体存在的人。代表着人格,代表其有权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并承担义...查看全文

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主体只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类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主体要素、内容和客体要素,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构成...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费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法律分析:1、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处理费两个部分。受理费由仲裁申请人预交;处理费包括差旅费、勘验费、鉴定费、证人误工误餐费、文书表册印刷费等实际开支,由双方当事人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申诉书副本1日内预交。 2、结案后,仲裁委...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主体是不是就是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具体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条件,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定资格的公...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让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是否

法律分析:(1)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在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不能说走就走。(2)劳动者可以...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让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是否

法律分析:(1)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在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不能说走就走。(2)劳动者可以...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让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是否

法律分析: (1)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即在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不能说走就走。 (2)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查看全文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

法律分析: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加班、保险、休假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保险的缴纳基数、加班费的计算基数、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等,这些问题都有相应的计算标准。 1.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扣除社保费用及公积金后不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