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申请仲裁的条件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申请仲裁在解决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条件与程序。同时,作者详细介绍了仲裁裁决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仲裁的优势与风险。
一、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
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劳动关系的解除在劳动仲裁过程当中是可以进行的。事实上,甚至有的时候许多劳动仲裁当中的劳动者目的就只是为了解除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可知,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等争议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二、申请仲裁的条件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
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仲裁协议可以是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也可以是在发生争议后协商订立的。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其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需要由仲裁委员会进一步确定。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三、申请仲裁的基本程序
申请仲裁的基本程序如下:
1.受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
2.组庭
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
3.开庭审理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
4.裁决
仲裁庭在将争议事实调查清楚、宣布闭庭后,应进行仲裁庭评议,并按照评议中的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若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则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延伸阅读
结语: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同时,申请仲裁的基本程序也需要遵循。仲裁庭的组成和裁决结果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三十条 【仲裁申请送达与仲裁答辩书的提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章 调解 第十四条 【调解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章 调解 第十五条 【申请仲裁】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仲裁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吗

法律分析:劳动仲裁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因为解除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法律分析:因为解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其他。...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关系吗

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不解除劳动关系可以申请仲裁吗

劳动合同解除与申请劳动仲裁无直接联系。申请仲裁的时效应在劳动关系终止时开始计算,一年内有效。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查看全文

可否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可以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查看全文

可否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解析: 可以的,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30天后劳动合同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关系后还可以申请仲裁吗

法律分析:一、解除劳动关系后还可以申请仲裁吗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结果。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解除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解除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解除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解析: 劳动关系解除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解除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解除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解除多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律师分析: 劳动关系解除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查看全文

申请仲裁: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先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而不是在劳动仲裁申请中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是双方的事情,若已解除,可在申请中确认。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适用于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解除、工资、保险等争议。...查看全文

仲裁申请怎么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申请仲裁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在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其他。...查看全文

仲裁申请怎么解除劳动关系?

律师分析: 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仲裁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申请仲裁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内,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申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其...查看全文

仲裁申请怎么解除劳动关系

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查看全文

未签解除劳动关系前可以申请仲裁吗

解除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劳动争议当事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1年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此,在未与雇主解除劳动关系前,申请劳动仲裁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劳动关系已经解除,但双方未达成一致,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请能申请劳动关系吗

没有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劳动仲裁认定劳动关系 :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查看全文

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怎么写申请书

法律分析: 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的仲裁申请书应该写明: 1、劳动者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法律依据: 《劳动争...查看全文

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怎么写申请书

法律分析: 仲裁申请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书应该: 1、列明劳动者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