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

律师回答
摘要:刑诉法回避制度适用人员及情形: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应适用回避制度。适用情形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有利害关系、担任过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代理人、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曾担任过案件某一审判阶段的人员不能再次担任该案审判工作,侦查人员不得再担任起诉、审判工作,起诉人员不得再担任审判工作。回避决定由相应人员或机构作出,当事人可申请复议。
一、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是什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和第3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包括:
(1)审判人员。审判人员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2)检察人员。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2条的规定,应当回避的检察人员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
(3)侦查人员。包括具体侦查人员和对具体案件的侦查有权参与讨论和做出决定的负责人。
(4)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二、回避适用哪些情形?
(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规定,下列人员适用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二)《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以上人员应当申请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另外,《刑事诉讼法》第192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刑事诉讼法》第206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
因此,曾经担任过该案某一审判阶段审判工作人员不能再次担任该案的审判工作,也应当回避。而且根据有关司法精神,曾经担任过本案侦查的人员不得再担任本案的起诉、审判工作,曾经担任过本案起诉工作的人员不得再担任本案的审判工作。
对于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回避适用于当事人、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担任过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对于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在司法工作中,院长、审判委员会、审判长有权决定回避事项。当事人对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回避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为: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案件本身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以及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为了案件审理公正,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查看全文

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为: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案件本身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以及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为了案件审理公正,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查看全文

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是什么?

刑诉法回避制度适用人员及情形概述:根据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适用情形包括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担任过相关角色、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等。曾担...查看全文

刑诉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案件本身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以及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为了案件审理公正,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查看全文

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近亲属应当回避的规定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查看全文

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指刑事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侦查阶段的侦查人员,起诉阶段的检察人员以及审判阶段的审判人员如果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与该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以免案件审理不公正。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指刑事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侦查阶段的侦查人员,起诉阶段的检察人员以及审判阶段的审判人员如果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与该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以免案件审理不公正。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刑诉法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法中近亲属回避制度指的是刑事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侦查阶段的侦查人员,起诉阶段的检察人员以及审判阶段的审判人员如果是案件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与该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以免案件审理不公正。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查看全文

刑事回避制度规定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指不允许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参与诉讼。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涉案的检察、侦查、审判人员以及他们的近亲属,如果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主动回避,也可由当事人要求回避。...查看全文

刑诉法中回避的近亲属制度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近亲属应当回避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与案件相关即应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查看全文

刑诉法回避制度的规定适用哪些人

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及情形。审判、检察、侦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回避与案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证人、鉴定人等相关的情形。他们不得接受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也是不允许的。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做出,对驳回申请的决定可申...查看全文

2023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是什么

刑事案件回避制度规定及申请回避的规定概括为: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制度,回避的决定由相应的负责人决定。申请回避的期限在各个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的审查与决定由不同级别的机构负责。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查看全文

公务员法回避制度规定的回避范围是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回避的范围,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回避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保证公务员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是为了保障案件审理公正,对案件参与人员进行严格身份限制。如果案件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为案件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参与过该案,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为了保障案件审理公正,对案件参与人员进行严格身份限制。如果案件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为案件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参与过该案,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为了保障案件审理公正,对案件参与人员进行严格身份限制。如果案件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为案件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参与过该案,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查看全文

刑诉回避制度适用什么人?

律师分析: 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包括: (1) 审判人员; (2)检察人员; (3)侦查人员; (4)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八条 在下列情况下,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