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是什么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申请仲裁期间中止,恢复后继续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引起的劳动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延伸阅读
民法典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的法定规定及适用范围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的期限是依法规定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具体适用范围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例如工资、工时、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纠纷。在期限内,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寻求争议的解决。然而,请注意,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在具体情况下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时,仲裁时效期间会中断并重新计算。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无法申请仲裁,则仲裁时效会中止,并在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对于劳动关系终止后的纠纷,劳动者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法律规定可能因地区而异,请在具体情况下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八条 【制定仲裁规则及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的期限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的规定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有哪些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的规定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有哪些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期限有哪些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的期限规定如下: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必须在一年内提出,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申请仲裁有期限吗

法律分析:对劳动纠纷申请仲裁,是有期限的。该时效期限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当事人超过一年申请仲裁的,除有特殊情形的以外,仲裁机构一般不予立案受理。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请期限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仲裁的申请期限为一年,但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不受此期限限制。劳动仲裁案件的审理期限为45天,可延长15天。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从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中断和继续计算。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未能及时作出...查看全文

申请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的方法

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申请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可中断或中止。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可申请仲裁。申请仲裁需提交书面申请,并载明相关信息。单位不签劳动合同需支付员工二倍工资。维权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起诉法院等途径进行。...查看全文

民法典劳动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法律分析:一、民法典劳动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民法典对劳动合同纠纷能不能申请劳动仲裁没有作出规定,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查看全文

如何申请劳动合同纠纷仲裁

法律分析:申请劳动合同纠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怎样申请劳动合同纠纷仲裁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申请仲裁,应当在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属于什么仲裁民法典如何规定?

合同仲裁条款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约定:1、要有申请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有特定的法律关系,而且只能是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3、选定仲裁委员会,仅有仲裁地点而没有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申请期限的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申请期限可因对方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仲裁,申请期限暂停,恢复后继续计算。对...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有期限吗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有期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申请仲裁的审理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当事人对劳动纠纷申请仲裁的,审理期限是四十五。仲裁委员会需要在该期限内审结案件;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则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不得超过十五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期限是什么

合同纠纷起诉时效为3年,从知道权利被侵害开始计算。诉讼期包括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期限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期限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遭受侵害之日起二十年内都没有起诉的,法院不予保护。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仲裁申请期限是多长时间?

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是3年,诉讼时效为3年,仲裁时效为特定期间。民法典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对于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对于无民事行为能...查看全文

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什么

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一年,所以申请劳动仲裁补缴社保的,只能申请补缴一年,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申请的,不受时效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查看全文

劳务合同纠纷仲裁申请条件是什么?

劳务合同纠纷应直接向法院起诉,不适用劳动仲裁。劳务合同并非劳动关系,而是合同关系。签订劳务合同时需注意劳务人员和雇主的义务和责任,包括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雇主的管理和保障责任,以及工资待遇和津贴补助等。...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吗?

律师分析: 劳动合同纠纷可以劳动仲裁。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其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