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律师回答

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事实有什么区别?

一、民事事实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1、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二、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附条件和附期限都属于法律行为的附款,是当事人对于法律行为效果的发生或消灭所加的限制。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依据。期限是必然到来的事实,这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不同。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是明确的期限,也可以是不确定的期限,但都必须是一定会发生的。而附条件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是否成立则必须是不确定的。这是附条件法律行为的一项必备要件。以未来必然发生之事项(包括确定的日期)为条件的法律行为,不能构成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体现在5个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5.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和侵权行为等。

民事法律行为具备的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才能参加民事活动。《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制约。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2.意思表示真实。

是指行为人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认识错误、欺诈、胁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也不是必然的无效行为,因其导致意思不真实的原因不同,可能会发生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3、行为内容合法。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行为内容合法首先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

其次,行为内容合法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行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也就是行为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事实行为的表现方式:

事实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正当防卫、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紧急避险等。

比如侵权行为的后果是引起侵权责任,而侵权行为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思表示。

行为人在作出行为之时也有意思表示,但是其意思表示的目的与法律结果不同,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利益,但是法律规定的后果却是侵权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

所以侵权行为就是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类: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请问您说的民事法律行为具体是什么行为呢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法律分析: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法律上当然无效并确定不发生效力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法律上的无效和不发生效力,是指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而不是说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意思表示有瑕疵的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三十一条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查看全文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与事实行为相对应。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产生法律效力,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本质区别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事实行为直接产生法律后果,而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只有在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效果,而民事行为的本质...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及其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而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无意图产生法律关系,但根据法律规定会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需以意思表示...查看全文

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一、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区别在于,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而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查看全文

行政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其合法性要求包括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权限内实施、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以及遵循比例原则。...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法律效力区别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效力,其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法律...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继承等事实行为的区别

1、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法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法律效果,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即法律对法律行为产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给予合法性评价,而非在内容上的事先假设和规定。2、法律行为只能...查看全文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如下: 1、必备要素不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依据不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要求能力不同。...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一、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分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件行为的区别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只有符合构成要件时才生效。...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和准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一)准民事法律行...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

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事实行为的区别:      1.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查看全文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法律上当然无效并确定不发生效力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法律上的无效和不发生效力,是指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