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除和与裁员的区别

律师回答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优化职工只是裁员的另一个说法,没有本质区别。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时,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裁减人员应优先留用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以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且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若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应通知并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其实优化职工只是裁员的另一个说法,两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有些用人单位不想支付经济补偿,就用优先员工来忽悠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延伸阅读
协商解除与裁员:权利保障与雇佣终止的不同
协商解除和裁员是在雇佣关系终止时采取的两种不同方式。协商解除强调双方自愿协商,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来结束雇佣关系,通常涉及双方达成一致的解雇条件和赔偿安排。这种方式注重保障员工的权益,减少纠纷和法律风险。而裁员则是雇主单方面决定解雇员工,通常是由于经济、业务调整或其他合法原因。裁员通常需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和赔偿标准,但相对于协商解除,员工在裁员过程中的权益保障较为有限。因此,虽然协商解除和裁员都是雇佣关系终止的方式,但在权利保障和雇佣终止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结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优化职工实际上是裁员的另一种说法,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支付经济补偿,采用优化职工的方式误导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经济性裁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进行相应的程序。在裁员过程中,应优先留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以及有家庭负担的员工。若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员工,应通知被裁减的员工,并优先招用他们。协商解除和裁员是两种不同的雇佣关系终止方式,协商解除注重双方协商达成共识,保障员工权益,而裁员则是雇主单方面决定解雇员工,员工的权益保障较为有限。因此,在权利保障和终止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裁员和协商一致的区别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与辞退的区别:1、解除劳动合同是履行合同的一种行为,通过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反映了劳动者和单位双方的意愿;2、辞退职工则是用行政手段根据单位一方的意愿终止劳动关系,带有行政命令...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辞退的区别?

律师分析: 辞职是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双方解除行为通常情况下,员工辞职,即使单位同意,也是不会被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两者最凸现的差异就在于是否需要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辞退的区别

律师分析:辞职是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双方解除行为通常情况下,员工辞职,即使单位同意,也是不会被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两者最凸现的差异就在于是否需要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的赔偿区别

辞退和解除合同是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不同方式,辞退是用人单位强制解雇职工,解除合同是由于一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提前消灭劳动关系。辞退主要针对严重违纪或损害单位利益的情况,而解除合同则包括患病、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解...查看全文

裁员和开除的区别

一、裁员和辞退的区别 1、正常的裁员,裁减一定数量的职工要经过法定程序,同时需要补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而辞退分为合法辞退与违法辞退,合法辞退是因为员工本身的过错或者员工个人原因达不到工作要求,使得公司利益受损而被动劝退的行为。...查看全文

裁员与解除劳动合同区别

辞退员工与解除劳动合同的区别有:适用主体不同、适用对象不同、适用原因不同等,对于辞退员工的情况一般只适用于用人单位,而对于解除劳动合同则继可以由用人单位也可以由员工进行认定。一、辞退员工与解...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协商解除与约定解除都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意思表示,使有效存在的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制度,但二者亦有明显的区别。其区别表现在:1.协商解除是事后约定的解除,它是当事人根据已经发生、需要解除合同的情况而决定解除合...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的区别在于协商解除是签订合同之后,才协商的解除。而约定解除是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约定好的解除。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的区别是什么?

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的区别是时间不同,约定解除是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约定好的解除,协商解除是签订合同之后,才协商的解除。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有什么区别 协商解除和约定解除的区别为二者的时间不同,...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合同和辞职的区别

一、辞职与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1、主动辞职需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2、而解除劳动合同就存在好几种情况了,有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还有因劳动者具有法定被用人单位解除的情况等。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和被辞退有何区别?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否算被辞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果是用人单位主动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则算辞退;而如果员工主动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则不算辞退。...查看全文

协议解除和任意解除的区别

协议解除和任意解除的区别如下:1、是任意解除是事后协议解除,是当事人根据发生和需要解除合同的情况决定解除合同,协议解除是事前协议的解除,只发生在合同中规定了解除合同的条件和一方享有的解除权;2、任何解除都是...查看全文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和辞职的区别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与辞职的区别:      1、解除劳动合同是履行合同的一种行为,通过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反映了劳动者和单位双方的意愿;&...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开除和解除的区别?

开除和解除劳动合同,其概念及适用的范畴不同。解除劳动合同,是终止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劳动关系的手段,属于劳动合同制度的内容。开除是对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职工进行的行政处分;除名是行政处理的一种方式,两者均属在计划经济...查看全文

协商诉讼仲裁调解的区别?

律师分析: 1、概念不同:协商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平等沟通,自行协商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活动调解是是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活动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俱有公认地位的第...查看全文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区别

法律分析:诉讼和仲裁的后果具有一定强制力,而协商调解是自行解决。协商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问题达成共识;调解是是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第三者作出...查看全文

协商仲裁调解诉讼的区别?

律师分析: 诉讼和仲裁的后果具有一定强制力,而协商调解是自行解决。协商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问题达成共识;调解是是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第三者作出裁决;诉讼是法院解决争议...查看全文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区别

法律分析: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区别:诉讼和仲裁的后果具有一定强制力,而协商调解是自行解决。协商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问题达成共识;调解是是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查看全文

和解协议与调解协议的定义与区别

和解协议和调解书在主体、法律效力和结果方面存在差异。和解协议是由诉讼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仅在双方之间具有法律效力,无强制执行力。调解书则由法院制作,具有法律效力且可强制执行。和解后仍可再起诉,而有调解书的案件通常不再审理,因已经...查看全文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的区别

仲裁协会和仲裁委员会的关系是什么?      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