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N+1补偿金额是怎么计算的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离职N+1补偿金额是怎么计算的
1、离职N+1补偿金额是依据其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以及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N是在该单位工作了几年就补偿几个月的平均工资,1是指工作年限超过6个月不到一年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到6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情形
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三、离职常见纠纷及专家建议!
【风险提醒】一般被裁、调岗或者公司解散等原因导致员工无法在原岗位工作的,按照规定需要给付一定的离职补偿金,一般是N+1或者N+2或者2N,具体的要和公司协商。问题就来了,一旦涉及到沟通的双方都是以对己方有利的目的,因此可能出现沟通无果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劳动纠纷律师,为你出谋划策,从法律层面给出相关的意见。
【专家建议】发生劳动纠纷,第一时间与单位沟通,若沟通无效,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劳动纠纷律师。律师在此期间可以帮您:
1、收集证据,证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故意不批准离职申请并拖欠工资不发的情况,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调节协商,用专业能力压倒公司势力;
2、协助劳动者一起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在此时不清楚程序的劳动者,也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达成目的;
3、在必要的诉讼道路上,给予劳动者专业支持,全面而稳健地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职N+1 补偿金额是怎么计算的

法律分析: 离职N+1 补偿金额的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等于补偿时间乘以离职前的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平均工资等于当月所有的应发工资数十二个月的相加之和除以十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查看全文

离职N+1补偿金额是怎么计算的

离职N+1补偿金额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根据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数额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查看全文

离职补偿金n+1怎么计算

一、离职N+1补偿金额是怎么计算的 1、离职N+1补偿金额是依据其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以及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N是在该单位工作了几年就补偿几个月的平均工资,1是指工作年限超过6个月不到一年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到...查看全文

离职赔偿n+1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离职赔偿n+1的计算:n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是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查看全文

离职赔偿n+1的n怎么算

法律分析:一、离职赔偿n+1的n怎么算1、离职赔偿n+1的计算:n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是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2、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赔偿金n+1怎么计算

经济补偿金N+1如何计算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经济补偿金以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为计算依据,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而在劳动者自身不存在过失的情况下,若用人单位拟立即...查看全文

赔偿金n+1怎么计算

离职n+1补偿是劳动者无过错单位裁员的补贴规定,离职需提前30天提出书面辞职报告,办理交接手续,结清工资。经济补偿按年限N,每满12个月支付一个月工资,+1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补偿标准:每工作满一年补偿一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查看全文

离职补偿是n还是n+1

一、离职补偿n+1是什么意思      1、n+1中的n指的是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所谓的+1,是指用人单位解除...查看全文

离职赔偿n+1如何计算

1、离职赔偿n+1的计算:n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是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查看全文

离职赔偿n+1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一、离职赔偿n+1如何计算1、离职赔偿n+1的计算:n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是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2、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离职赔偿n+1应该计算

1、离职赔偿n+1的计算:n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是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查看全文

N+1离职补偿是什么?

离职n+1补偿是劳动者无过错单位裁员的补贴规定,离职时需提前30天提出并办理交接手续,结清工资。劳动者依法应获得经济补偿,按每满一年补偿一月工资计算,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补偿半个月工资。...查看全文

N+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拟立即解除劳...查看全文

劳动补偿金的计算方法n+1

劳动补偿金n+1的计算方法: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计算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对于无过失性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通知并支付额外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n+1赔偿怎么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N+1赔偿规则指的是根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而+1代表的是代通知金。提前30天通知的情况下,不需要支付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一般适用于协商离职的情况,而违规被开除或主...查看全文

辞退赔偿n+1 n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这是违法的。劳动者不能算自动离职,而是单位辞退,单位如果没能证明原因,需要给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赔偿。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没有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单位也没有生产经营方面调整或者无法继续经营等问题,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辞退赔偿n+1 n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这是违法的。劳动者不能算自动离职,而是单位辞退,单位如果没能证明原因,需要给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赔偿。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没有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单位也没有生产经营方面调整或者无法继续经营等问题,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离职补偿中的N、N+1、2N、2(N +1)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离职补偿中的N、N+1、2N、2(N +1)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N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查看全文

离职补偿中N、N+1、2N、2(N+1)的法律依据

N指《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查看全文

什么叫n+1离职补偿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n+1补偿是指,劳动者因以下原因被辞退的,可以获得企业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还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一)劳动者患病...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马云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12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