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工资计算公式都有哪些

律师回答

一、《劳动法》中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加班工资计算方法:
1、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即: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正常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150%
每小时的加班工资,则以日加班工资除以8小时。
2、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对加班工资基数有明确约定的,按约定的标准确定。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二、如何确定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1、如果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的,应当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作为加班费计算基准。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的工资项目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应当以各项工资的总和作为基数计发加班费,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2、如果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工资作为计算基数。凡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都属于实际工资,具体包括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中规定”工资总额”的几个组成部分。但是应当注意一点,在以实际工资都可作为加班费计算基数时,加班费、伙食补助和劳动保护补贴等应当扣除,不能列入计算范围。
3、在确定职工日平均工资和小时平均工资时,应当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以每月工作时间为21.75天和174小时进行折算。
日工资计算方法: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
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三、加班不给加班费怎么办?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按照劳动法规定,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加班不给加班费怎么办而且还强制加班如果单位拒不支付加班费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单位拖欠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用的,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足额支付加班费用,并且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加班费,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
如果是我国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内工作的,此时是延长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此时是需要按照法定的标准来向加班加点的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的,如果是用人单位违法不支付的,此时就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法中的工资计算公式都有哪些

一、日工资、小时工资折算 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查看全文

劳动法中的薪资计算公式都有哪些

一、日薪资、小时薪资折算 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薪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章,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薪资,即折算日薪资、小时薪资时不剔除国家规章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薪资、小...查看全文

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劳动法》计算公式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1.75天。【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劳动法》计算公式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1.75天。【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了解劳动法中的工资计算方式

劳动法调整了节日假期和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也有了新的计算标准;而节假日的三倍工资则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300%来支付。不同公司的工资标准不同,周末加班是双倍工资,法定节假日是三倍工资。...查看全文

劳动法中的薪资计算方式

劳动法工资算法: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日工资为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为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为(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加班工资的计...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工资计算公式?

律师分析: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工资计算公式

律师分析: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查看全文

工资中工龄工资的计算公式

工龄计算与工龄工资标准。工龄计算可采用连续计算、合并计算和工龄折算法。工龄工资标准根据工作年限递增,员工工龄每增加一年工资增加30元,十年封顶;管理人员工龄工资标准根据职级递增,办公室人员100元/月,助理人员200元/月,经理级...查看全文

劳动法中计算工资天数的计算方法

劳动法规定的工资计算方式包括月实际工资、工作日加班费、双休日加班费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分别根据月工资、实际出勤天数或加班小时数来计算。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26,工作日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查看全文

劳动法中的工资计算规则

劳动法工资计算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规定按劳分配原则,同工同酬。日工资计算为月工资÷21.75,小时工资计算为月工资÷(21.75×8)。最低工资由省级政府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计时工资都有哪些规定

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我国一般采用月薪制。月薪制指职工只要在月份内出全勤,则不论大小月,都应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计算和按平均日历天数计算。根据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中的工资计算方法

劳动仲裁中,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者工资,包括节假日和休息日。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必须在约定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对于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在...查看全文

工资扣税计算方式有哪些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它所得。工资薪金,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从2018年10月1日起,起征点为...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工资的约定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中工资约定及不一致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中的工资应由双方协商一致,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若实际工资与合同不符,劳动者可申请仲裁或起诉,仲裁机构和法院会以实际工资为准。劳动合同无效情况...查看全文

计算自动离职工资的公式

员工自动离职时,应按合同支付工资,但公司可扣除违规员工一部分工资,需有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公司有权要求员工赔偿造成的损失。公司应及时解除劳动关系,避免风险。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工资,非法扣发工资需承担责任。在员工不辞而...查看全文

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哪些?

律师分析: 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货币,以及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但法律规定禁止作为出资的财产,不得作为出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查看全文

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哪些

法律解析: 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货币,以及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但法律规定禁止作为出资的财产,不得作为出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查看全文

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货币,以及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但法律规定禁止作为出资的财产,不得作为出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查看全文

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公司法的出资方式都有:货币,以及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但法律规定禁止作为出资的财产,不得作为出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_...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