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律师回答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它是权利人在实体权利受到损害时请求司法保护的期间,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为诉讼中的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消灭的是权利人的胜诉权,而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诉讼时效期间是法定的,不能由当事人约定。因而,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再者来说,保证期间的这个具体的时间可以有各方自己商量着决定,而法律上的诉讼时效这是统一规定的,不会因为任何人发生改变。还有就是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两者所产生的具体的法律效率都有很大差别。
一、违约合同多长时间起诉
违约行为已发生,守约方就可以去起诉。违约合同的诉讼时效就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一般来说,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对方违约行为发生后的三年内向法院提出诉讼,超过诉讼时效再起诉的将丧失该诉讼的胜诉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形成权的行使效果与诉讼时效经过效果不同
因为形成权多以除斥期间作为行使的期限,这个期限不仅是不能产生中止、中断、延长法律效果的不变期间,而且在该期间内如果当事人不行使形成权,则丧失形成权,在实体上即不能再享有该权利。
而诉讼时效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以因法定事由的发生产生中止、中断、延长的效果,而且在时效经过以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不受影响,当事人丧失的仅仅胜诉权,而不是实体权利本身,若对方主动履行或不以诉讼时效作为抗辩事由的,丧失诉讼时效利益一方仍可获得权利。
因为诉讼时效是以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为适用条件的时效制度,其适用依赖于对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行为表现,只有在权利人的权利因对方的意思表示或行为表现受到侵害时,才产生诉讼时效的适用问题。
而形成权则是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效果的权利内容,其行使应无需依赖于对方当事人的任何表示或表现即可产生法律效果。其与诉讼时效的适用在时间、空间、条件等内容上是迥然不同的,因而形成权与诉讼时效是两种独立的法律制度。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保证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或者保证人(在连带保证情况下)主张权利的期间。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保证的诉讼时效

1、保证期间      (1)根本未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nb...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的区别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关系到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能否履行,也是确定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关系的依据。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间都是一样的。保证期间应在保证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律师分析: 保证期间指的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诉讼时效指的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超过期限,债务人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履行债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保证期间主要指的是在主债务到期后,根据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时间限制。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未行使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当时效期满时,债务人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法律解析: 保证期间指的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诉讼时效指的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超过期限,债务人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履行债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一)、保证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或者保证人(在连带保证情况下)主张权利的期间。进一步说,保证期间是债权人主张请求权的权利存续期间,债权人在该...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法律分析:保证期间指的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诉讼时效指的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超过期限,债务人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履行债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保证期间为不变期间,约定时应注明。一般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若约定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则以六个月为准。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一般为3年且可中断、中止、延长。在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法律解析: 保证期间指的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诉讼时效指的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超过期限,债务人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履行债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什么

法律分析:保证期间主要是指根据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在主债务期满后,债权人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限。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查看全文

关于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如何的

1、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断、中止和延长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和延长的法律后果。”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查看全文

连带责任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一、连带责任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连带责任担保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是属于一般的民事案件纠纷,根据颁布的最新生效的民法,现在的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时效是三年的时间,三年的时间是从权利受到侵犯,或...查看全文

连带责任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与联系

保证期间和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客体不同。 在保证人与债权人的相互的关系中,保证人对债权人负担的是保证债务,相对应,债权人对保证人享有的保证债权,此债权具有特殊性,保证人在保证合...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长短不同

保证期间分为约定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法定保证期间为六个月,但这只是任意性的规范,如果当事人约定的期限不同于法定期间,从其约定。对保证期间不加任何限制的规定使得实践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直至债务人将主合同...查看全文

保证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是诉讼时效期间吗

保证期间是指根据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在主债务期满后,保证人给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期限。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一、债...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是诉讼时效期间吗

法律分析:保证期间不是诉讼时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查看全文

保证期间是诉讼时效期间吗

法律解析: 保证期间不是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