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权的概念与实践

律师回答
摘要:投票选举或表决中,只要有一张反对票,候选人或内容被否定,这叫做一票否决权。风险投资人在创业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上拥有一票否决权,如股本结构变动、董事会变更等。根据《公司法》,股东会决议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股东表决通过,所以某一股东持有33.31%以上股份时,其他股东无法达到66.7%,这使得该股东拥有一票否决权。
在投票选举或表决中,只要有一张反对票,该候选人或者被表决的内容就会被否定。这种一票否决机制又称为一票否决权。
一、一票否决权的概念
又称重大事项否决权或保护性权利,指风险投资人在创业企业的(有时会包括其附属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上拥有的否决权。
每个公司对重大事项的界定不尽相同,多则几十项、少则几项。大多数公司将股本结构变动、董事会变更、股份类别变动、公司宣派或支付股息、优先股及或其持有人权利义务变更规定为重大事项。
风险投资人可要求在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对特定决议事项享有一票否决权。《公司法》第4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则要求股东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也就是“同股同权”。因此,一票表决权的设定只能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实施。在风险投资人处于小股东地位的情况下,在投资协议及公司章程中可就以下重要事项设定一票否决权:公司合并、分立、被收购、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并购和处置主要资产、对外投融资等。
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条例规定:
第四十三条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关键就在这个“三分之二以上”,换算成百分比,就要等于或超过66.7%的股权才能通过以上规定的决议,而如果某一股东的股份为33.31%以上时,那么其他股东的股份加起来也不会达到66.7%,所以只要这一个股东投反对票,就决定了股东会决议是不能通过了,这就相当于“一票否决权”。
延伸阅读
结语:一票否决权是在投票选举或表决中,只要有一张反对票,候选人或被表决内容就会被否定的一种机制。在公司法中,风险投资人在重大事项决策上拥有一票否决权,以保护其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会决议必须经过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否则无法通过。因此,一票否决权在保障股东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二百二十九条 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二百二十七条 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
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二百二十五条 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适用本章规定。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概念、原则与实践

无因管理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法律事实。其特征是:1.无因管理是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非法律行为;2.无因管理必须为他人的利益服务;3.管理人无法律上的义务。...查看全文

证据保全的概念与实践

证据保全的主旨:证据保全是指法院在诉讼前或调查证据前,根据申请人或当事人的请求,采取行动保护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申请证据保全需满足条件:证据可能灭失或将来难以取得。程序上,仲裁前的证据保全由当事人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仲裁程序...查看全文

概念梳理与实践分析

拘留与羁押的区别在于限制程度和决定权:拘留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临时强制措施,待查明犯罪证据后申请逮捕;羁押是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强制措施,等待审判,如判有罪则折抵刑期。逮捕决定权仅归检察院和法院。...查看全文

概念梳理与实践应用

正当防卫不需承担民事责任,但若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需承担相应责任。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无论刑事还是民事责任皆无需承担;超出必要限度造成损害,则需承担责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制止行为,对其造成损害属正当防卫,...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与实践应用

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自救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公民的自救方法,但正当防卫需注意不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否则应...查看全文

概念解析与实践探讨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存在密切联系。权力是影响和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具有强制力,而权利是法律赋予人们的权益和资格,是一种请求资格。权力不一定与义务相关联,而权利与义务密切相关。公民权利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公共权力只有执行者...查看全文

刑拘与逮捕的概念及实践

刑拘和逮捕是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拘留是临时剥夺人身自由,逮捕是完全剥夺人身自由。拘留是在侦查过程中紧急情况下使用,逮捕则需要检察院或法院的批准。逮捕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收集证据、查明案情、保...查看全文

仙人跳概念理解与实践

遇到仙人跳可以报警,仙人跳行为涉嫌敲诈勒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淫、嫖娼行为可处以拘留和罚款;而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根据情节不同,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数额越大惩罚越重。...查看全文

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念与实践

并购重组是搞活企业、盘活国企资产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并购融资采用现金收购或股权收购方式。随着并购数量和金额的增加,现有融资方式已不足,拓宽新的融资渠道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关键。企业并购的模式包括上市公司直接投资并购、大股东成立子公司再...查看全文

诉讼中的和解与调解:概念与实践

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分清是非并进行调解。...查看全文

从概念到实践的演变

宪章是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规定了其宗旨、原则、组织机构等,具有国际条约的性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反映了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实现了法律化的民主制度。...查看全文

从概念到实践的探讨

家庭暴力的主旨是: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不仅限于男性对女性的施暴,还包括老人、儿童以及女性对男性的施暴。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必须具有故意,通过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给家庭成员造成伤害。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的人...查看全文

从概念到实践的发展

司法与行政是执行法律的个别化行为,统一于执法活动。然而,行政是直接实现国家目的的活动,司法是间接实现国家目的的活动。二者在追求的价值目标、性质、社会功能和运行方式上都存在差异。...查看全文

拦截与妨碍:概念梳理与实践应用

妨害与妨碍的区别在于前者情节严重达到犯罪程度,而后者情节不太严重,界限不明显,给执法者自由裁量空间,也是律师辩护的空间。妨害具有不利后果,而妨碍不具备。...查看全文

一票否决权相关概念及法律规定

一票否决权是特定股东在公司重大事项决策上的否决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二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股东会会议的表决权由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对于修改公司章程、增减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查看全文

实践协议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解答: 实践合同是民法上对于合同的分类之一,是与诺成合同相对的,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区分之意义在于确定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 【法...查看全文

实践协议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解析: 实践合同是民法上对于合同的分类之一,是与诺成合同相对的,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区分之意义在于确定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 【法...查看全文

实践合同的概念和类型

属于实践合同的主要有定金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保管合同等。定金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所签订的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指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保管合同是...查看全文

法律概念及实践指南

监护权和抚养权之间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为:虽然拥有孩子的监护权意味着拥有孩子的抚养权,但拥有孩子的抚养权并不一定意味着拥有监护权。监护权属于身份权范畴,而抚养权通常属于一种义务性质。虽然女方出轨,但如果在抚养孩子多年以后才发现孩子非...查看全文

国家定义的概念及其实践

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历史的社会群体。国家实体必须具备人民、领土、政府和主权四个条件。...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袁志峰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交通事故、交通事故

已服务12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