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如何认定?

律师回答

重大误解的认定方式是:

1、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2、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

3、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是重大误解的一方可以请求撤销或变更该民事行为。

重大误解指什么

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谁的重大误解才能撤销

撤销权的归属其实并无明文规定。

重大误解谁有撤销权是一个学界争论点,大家各执一词但立法上并无相应的改动,目前只能不做缩小解释。

但是这对实务很明显是有掣肘的,因为这个权利到底由谁行使所带来的纠纷不是一时的,而是经常性的,法律需要尽快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得法院裁判定论都有法可依。

重大误解的司法解释

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可以参考如下方面:

一、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

二、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也就是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

三、产生重大误解的合同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履行会使得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

四、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撤销,应当是由于误解才导致签订合同。若没有误解则当事人将不订立合同或者虽然订立合同但合同条件将发生重大改变。

哪些情况下能够构成重大误解

能够构成重大误解的情况如下:

1.必须是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4.误解是误解的一方的非故意的行为。

如何认定重大安全事故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a工程倒塌或报废;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察、劳动(如有人身伤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应同时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建设部报告。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质量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在24小时内,重大质量事故应在1小时内向南京市建筑工程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凡发生重伤以上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建设部。重大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调查组负责进行。调查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劳动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应邀请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派员参加。必要时,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的评估工作。一、二级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人民政府批准;三、四级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人民政府批准;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会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质量事故发生后,质监站应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调查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重大误解要如何认定 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对于重大误解的认定行为人来说,他们对于法律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种类、质量、对方当事人、规格和数量等方面存在错误的理解。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认定行为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请求。...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要如何认定 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认定行为人对法律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品种、质量、对方当事人、规格和数量等有误解,导致重大误解。行为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以纠正这种错误认识。...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要如何认定 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依据相关规定,行为人因为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合同中的重大误解?

误解是指当事人在认识上存在错误。误解的产生是由于当事人的内心意思存在缺陷,而不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当事人的内心意思与真实想法是一致的,只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缺陷,导致他们对合同内容等发生误解。误解的对象是合同内容,即...查看全文

合同中重大误解如何认定?

确定合同重大误解的方法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商事仲裁机构提起诉讼,并在诉讼中证明其构成重大误解。因此,是否构成重大误解最终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定。当事人证明自己构成重大误解的,一般证明以下问题:当事人的误解必须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法律规定

重大误解法律适用 我国《民法典》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此外,《民法典》对重大误解也作了一些规定,大体构建了我国关于重大误解的制度体系。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明...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司法解释

重大误解的司法解释 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可以参考如下方面: 一、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 二、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内容的重大误解如何认定?

合同内容的重大误解认定如下:1、重大误解应该是误解人自身的粗心大意、缺乏经验或信息障碍造成的,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而不是合同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2、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该是对合同内容的重大误解。也就是...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规定?

律师解答: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包括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对合同性质的误解指当事人针对同一物订立合同,但对合同标的物本质或性质认识错误。对当事人特定身份的误解指在要求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规定?

法律解析: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包括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对合同性质的误解指当事人针对同一物订立合同,但对合同标的物本质或性质认识错误。对当事人特定身份的误解指在要求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规定?

法律解析: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包括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对合同性质的误解指当事人针对同一物订立合同,但对合同标的物本质或性质认识错误。对当事人特定身份的误解指在要求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查看全文

撤销权的重大误解期限如何认定

撤销权的重大误解期限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90日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或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当事...查看全文

协议重大误解的认定?

律师解答: 第一、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 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 第二、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 误解的对象是合同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 第三、误解直接影响...查看全文

合同重大误解的认定

法律分析: 重大误解的认定要件包括: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产生重大误解的合同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撤销,应当...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为:行为人因为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协议重大误解的认定?

法律解析: 第一、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 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 第二、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 误解的对象是合同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 第三、误解直接影响...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依据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包括对行为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合同性质的误解指当事人对合同标的物本质或性质认识错误。对当事人特定身份的误解指在要求特定履约能力的合同对身份发生认识错误。对标的物的误解包括...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1)行为人因为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2)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3)造成较大损失_x000D_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

认定重大误解的标准包括行为性质、物品种类及质量、当事人、规格和数量等方面的错误理解。基于重大误解而进行的民事行为,行为人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查看全文

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

误解的认定标准是对行为的性质、标的物的种类、质量、对方当事人、规格和数量等方面的错误理解。如果一个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重大误解产生的,行为人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