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反对,二审能否进行?

律师回答
摘要:一审不同意鉴定,二审不能提出;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包括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等。
一、一审不同意鉴定二审能提出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9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对方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和在法庭审理中一直不提起鉴定,等到二审时再提出鉴定,显然已经过了举证期限。其实质是证据突袭,违反了民事诉讼的诚信原则,对另一方是不公平的,故不应被允许。
二、什么是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三、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鉴定通常包括:法医鉴定,即对与案件有关的尸体、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内物、毛发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法医精神病鉴定,即对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刑事技术鉴定,即对指纹、脚印、笔迹、弹痕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会计鉴定,即对账目、表册、单据、发票、支票等书面材料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技术问题鉴定,即对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等。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一审不同意鉴定,二审不得再提出。司法鉴定是在诉讼过程中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包括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等鉴定。在诉讼中,鉴定的提出应遵循诚信原则,不得违反举证期限,以保证公平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 第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收到鉴定书后,应当及时将副本送交当事人。
当事人对鉴定书的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对于当事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作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鉴定人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补充。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三章 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二十条 司法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诉讼当事人、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司法鉴定人曾经参加过同一鉴定事项鉴定的,或者曾经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或者曾被聘请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过同一鉴定事项法庭质证的,应当回避。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三章 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可以查阅、复制相关资料,必要时可以询问诉讼当事人、证人。
经委托人同意,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派员到现场提取鉴定材料。现场提取鉴定材料应当由不少于二名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其中至少一名应为该鉴定事项的司法鉴定人。现场提取鉴定材料时,应当有委托人指派或者委托的人员在场见证并在提取记录上签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一审二审是否还需进行庭审?

刑事案件二审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对于提出异议、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等,应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如果决定不开庭审理,应讯问被告人并听取其他当...查看全文

在二审期间能否进行反诉诉讼?

反诉是保障被告权益的重要制度,应在庭审辩论结束前提出。特别是涉及外地经济纠纷的大额民事案件,允许被告在庭审结束后提起反诉,可以解决执行问题。否则,本诉和反诉的结案时间差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庭审辩论结束前、裁判作出之前提出反诉...查看全文

二审法院将对一审判决进行审理吗?

一审判决书下来了,二审不一定改判。二审法院可以改判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二审法院重新适用法律改变原判;二是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后改变原判。上诉应在规定时间内递交上诉状,内容包括当事人信息、原审...查看全文

一审未解决财产纠纷:二审能否进行分割?

一审未分割财产上诉至二审时,二审一般会认为一审漏判,需要撤销一审判决,并发回重审。如果一审法院未调查财产或未查清财产情况,当事人可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应进行调查。若二审法院发现尚未查清财产,可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则发回重审。...查看全文

一审之后,二审何时进行?

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满,可在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对第一审裁定不满,可在裁定书送达后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一审和二审之间通常不超过三个月。...查看全文

二审判决能否进行抗诉?

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诉的两种形式,即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二审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法定抗诉期限内,对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刑事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时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再审抗诉是指原审法院之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已...查看全文

二审审理是否继续进行?

刑事案件上诉的注意事项及法院审理方式。刑事案件可提起上诉,上诉期限分别为10日和5日。上诉时需提交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或程序违法。法院可决定开庭审理或不开庭审理,不开庭时需征求当事人意见。...查看全文

反诉审理是否能够按时进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审判延期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未能到庭、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通知新证人、调取新证据、重新鉴定或勘验,以及需要补充调查等。...查看全文

一审通过后如何进行二审?

一审终审适用于选民资格、失踪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财产无主、调解协议和担保物权等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以下。合议庭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其他案件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查看全文

二审审理前是否进行调解?

离婚纠纷的法院起诉程序分为起诉阶段和审理阶段,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提交诉状,经过审理和调解后做出判决。若不服判决,可提起上诉进行二审。...查看全文

一审后需要等待多久才能进行二审?

当事人对地方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满,可在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对一审裁定不满,可在裁定书送达后10日内提起上诉。上诉案件应在第二审立案后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由本院院长批准延长。...查看全文

一审离婚案件被告方缺席,二审是否能够进行?

离婚一审缺席二审判决是否离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一审判决不准离婚,二审通常也不会判决离婚。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案件应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存在重婚、家庭暴力、恶习不改等情形,可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一审二审法官会进行沟通吗

一审二审法官沟通,当事人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与一审不可为同一法官,可要求其回避。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应自行回避,或当事人申请回避。...查看全文

二审审理何时进行?

刑事诉讼二审可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4条规定,一审判决有异议、涉及死刑、抗诉等情况需开庭审理。如决定书面审理,需询问被告人及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意见。二审开庭审理可在案发地或原审法院所在地进行。...查看全文

二审程序是否需要进行庭审?

二审不必必须开庭审理,具体规定如下: 1、民事诉讼法:合议庭认为无新事实、证据或理由,可不开庭审理; 2、刑事诉讼法:被告人对第一审事实、证据提出异议、死刑案件、检察院抗诉、其他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应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3、决定...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二审是否进行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二审是否开庭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合议庭可决定不开庭。行政诉讼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审判、事实和法律为准、合法性审查、平等地位、民族语文、辩论、合议和公开审判、两审终审、法律监督等。...查看全文

一审二审的对象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归根到底,由于审判依据和审判任务的不同,两者在性质上有区别:人民法院第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人民法院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查看全文

第二审调解是否进行?

二审期间,法院应当询问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双方同意调解的,完全可能调解结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对一审法院作出的裁定不服上诉的,根据...查看全文

一审开完庭后多久会进行二审?

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满意,可以在判决书送达后15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一审裁定不满意的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后10天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一审和二审之间通常不超过三个月。...查看全文

还能对再审案件进行再审吗?

再审案件是指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活动。再审不受次数限制,只要符合再审情形,当事人可以再次申请再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