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中止是暂停计算期间,消除后继续计算;中断是重新计算,过去的期间不再计算。根据民法典规定,中止消除后满6个月,时效期满;中断后重新计算。中断情形包括履行请求、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及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是:诉讼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而诉讼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规定:保障诉讼权利的时间限制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诉讼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适当的时间内行使诉讼权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中止或中断。中止是指暂时停止诉讼时效的流逝,例如当事人死亡、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等情况。中断是指诉讼时效的计算重新开始,例如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协议、提起诉讼等情况。这些法律规定旨在确保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行使他们的诉讼权利,并避免因特殊情况而导致诉讼权利的丧失。因此,保障诉讼权利的时间限制是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的重要措施。
结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在于中止是暂停计算时效期间,而中断是重新开始计算。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在适当的时间内行使诉讼权利。保障诉讼权利的时间限制是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秩序的重要措施。根据《民法典》第194条第2款规定,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根据第195条规定,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或者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时效期间。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因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暂停行使权利,待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出现不可抗力、无代理人、继承...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中断可发生在任何时效阶段,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中止仅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由不可抗力等客观事实决定,中止期间不计入时效,消除后继续计算。...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如果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死亡等情况的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但如果存在一方起诉、认诺或者发出请求的情况,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

法律分析:这里有两种情况:1、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找人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2、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是什么?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具体如下:(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与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重新计算时效期间;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由不可抗力等客观事实决定,中止时效期间,消除后继续计...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是中止跟中断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生是由、发生时间、法律效果等三个方面的不同。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发生的法定事由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诉讼...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律师分析: 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获得司法保护。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限内不起诉,则该权利将失去司法保护。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诉讼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1、发生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2、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 3、法律效...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法律分析: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法律解析: 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获得司法保护。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限内不起诉,则该权利将失去司法保护。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律师解答: 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获得司法保护。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限内不起诉,则该权利将失去司法保护。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司法解释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中止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由无法左右的客观事实引起;中断可以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发生,由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引起。中断使已过去的时效期间失效,需要重新计算,而中止暂停时效期间的进行。中止的法定事由是无...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暂停进行,并在事由消失后继续进行。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代理、继承未确定、权利人被控制等。中止时效的期间计算与中止前已过期间合并计算...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法定事由?

律师分析: (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法定事由

法律分析:(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查看全文

债权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相关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限内未行使权利,法院对其权利不再保护。诉讼时效中止是指最后六个月内的法定事由暂停计算时效期间。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若继承人不知道债权存在,时效中止。发现后继续计算时效。...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中诉讼时效中断的后果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中诉讼时效中断的后果是: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全归无效,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定义和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中断可发生在任何时效阶段,由当事人主观意愿决定;中止仅限于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由不可抗力等客观事实导致。中断后已过时效期间不计入,重新计算;中止暂停计算,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