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概念及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因法定事由导致权利人暂停行使权利,待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出现不可抗力、无代理人、继承未确定、被控制等障碍可中止时效;权利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形可中断时效。中止满六个月后时效届满,中断后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时效进行中,因出现了法定事由,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因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暂停的一段时间不计入诉讼时效期间之内,而合并计算中止前后的期间。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在重新计算期间内,再发生中断事由,则再次中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概念及法律规定:保障诉讼权利的法律措施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限暂停或延长的法律机制。中止是指诉讼时效期限暂时停止计算,直到中止原因消除后再继续计算。中断是指诉讼时效期限被打断,重新开始计算。这些概念在法律中起到保障诉讼权利的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能会因被告人的行为、法律程序的特殊情况等原因而中止或中断。这种保障措施旨在确保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行使其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和合法权益。因此,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机制,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公正的审判环境。
结语: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是法律中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而设立的重要机制。中止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暂停,直到中止原因消除后再继续计算;中断是指诉讼时效期限被打断,重新开始计算。这些机制确保了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行使其诉讼权利,维护了司法公正和合法权益。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是司法领域中重要的保护措施,为当事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护和公正的审判环境。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九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主张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贷款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能够认定借款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义务的,对于贷款人关于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张,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三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中止是暂停计算期间,消除后继续计算;中断是重新计算,过去的期间不再计算。根据民法典规定,中止消除后满6个月,时效期满;中断后重新计算。中断情形包括履行请求、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及其他具有同等效...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及意义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计算暂停。中止解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已过期间有效,待法定障碍解除后,时效继续。...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中断可发生在任何时效阶段,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中止仅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由不可抗力等客观事实决定,中止期间不计入时效,消除后继续计算。...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的定义及区别

时效中断和时效中止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以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发生,而时效中止只能在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如果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死亡等情况的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但如果存在一方起诉、认诺或者发出请求的情况,是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

法律分析:这里有两种情况:1、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找人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2、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查看全文

经济法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的定义及区别

经济法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在于:中止是由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请求权无法行使,持续时间为最后6个月,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中断是由提起诉讼、履行义务等行为导致,时效重新计算。根据《民法典》第194条和195条规定,中止的障...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概念及特点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中断是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重新计算;中止是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时效恢复后继续计算。...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定义及区别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中止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中断可以在时效开始后的任意时间发生;中止是外界客观原因导致,中断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中止暂停计算,中断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断适用条件: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行为,发生在...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定义及区别

刑事追诉时效是指根据《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不再追诉。时效期间的计算和中断有具体规定。与之不同的是,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是什么?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具体如下:(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法律分析: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与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由当事人主观意志决定,重新计算时效期间;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由不可抗力等客观事实决定,中止时效期间,消除后继续计...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发生的法定事由不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诉讼...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是中止跟中断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生是由、发生时间、法律效果等三个方面的不同。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律师分析: 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获得司法保护。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限内不起诉,则该权利将失去司法保护。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诉讼中止和中断的区别 1、发生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 2、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 3、法律效...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法律解析: 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获得司法保护。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限内不起诉,则该权利将失去司法保护。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

律师解答: 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获得司法保护。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限内不起诉,则该权利将失去司法保护。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司法解释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中止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由无法左右的客观事实引起;中断可以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发生,由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引起。中断使已过去的时效期间失效,需要重新计算,而中止暂停时效期间的进行。中止的法定事由是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