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必要条件

律师回答
摘要:紧急避险行为在保护合法权益时,如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时,不负刑事责任。但若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则应减轻或免除处罚。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适用本人危险规定。紧急避险行为需满足目的正当且合法,危险正在发生,且所造成的损害应小于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行为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受到支持与鼓励。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紧急避险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采取紧急避险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即实施紧急避险的目的是正当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如果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如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公安人员的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则不能视为紧急避险。
“危险”正在发生,使上述合法权益受到威胁。尚未发生的危险或者已经结束的危险,以及主观假想的危险或者推测的危险,都不能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危险可以来自不同的方面:有的是自然的力量,如天然火灾、洪水、地震、山崩、海啸、狂风等;有的是动物的侵袭;有的是疾病等生理机能造成的危险;有的是人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紧急避险行为是为了使更多更大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种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避免的损害。这是由紧急避险的性质决定的。所谓“紧急避险”是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护另一种受到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的合法权益的紧急措施。不论是受损害的还是被保护的合法权益,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只有损害的合法权益小于被保护的合法权益时,紧急避险的行为,才是对社会有益的,紧急避险才有实际意义。
由于紧急避险的特点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利益,而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是行为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紧急措施,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所以紧急避险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而具有合法性。因此法律规定,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紧急避险行为的法律规定保护了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个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在紧急避险中,如果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紧急避险必须满足合法目的,即为保护合法权益而行动,并且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紧急避险的损害必须小于避免的损害,且行为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根据法律规定,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七十六条 拒绝、阻碍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调查职权,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紧急避险成立的必要条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及民事责任免除情形。紧急避险需满足:迫不得已、避险行为不超过必要限度、公共利益或合法权益受危险。民事责任免除情形包括: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需满足:存在威...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条件

法律分析:成立条件为:(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有限度吗,紧急避险要具备哪些条件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紧急措施。紧急避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必须是...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法律分析: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4、...查看全文

简述紧急避险的条件?

律师分析: 紧急避险要满足的条件包括: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法律...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法律分析:   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   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律师分析: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 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 4、应当有正在发生的危险。 【法...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六个条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包括:紧急避险的目的、存在需要避免的危险、危险正在发生、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但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则需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需要什么条件?

构成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时间,危险正在发生或迫在眉睫,对合法权益形成紧迫、直接危险;2、紧急避险意图,行为人对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危险有清晰的认识,希望以避险为目的保...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和公共利益,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必须采取正在发生的危险;3、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即行为人找不到其...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时间要是在危险正在发生的时候采取的措施,不能是在危险过后才采取措施的。(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而不能说去...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条件是什么?

紧急避险的主旨是在危险发生或迫在眉睫时,行为人可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但必须满足时间紧迫、明确意图、保全合法权益、无其他可行方法以及限度适当的条件。...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条件有什么

紧急避险的条件有:1、主观条件下,行为人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必须避免的原因和危险现实存在,可能来自人类的危害行为,包括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动物入侵、人类生理疾病等;...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紧急避险不适用哪些人群

一、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有哪些条件

紧急避险的条件之一是损害尽可能小的合法权益,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只有牺牲更小的权益,保护更大的权益,才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民。如果本末倒置,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小的利益,牺牲较大的利益,这超出了必要的限度。超过必要限度的紧急避险造成不...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要满足哪些条件

法律解析: 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要满足哪些条件?

律师分析: 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要满足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适用哪些条件

应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如下: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的,必须是违法的;2、所采取的行为应避免危险;3、法律保护的权利必须律保护;4、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即损害...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燕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合伙人律师房屋拆迁、房屋拆迁

已服务20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