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否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律师回答
摘要: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业务过失类犯罪,指从事业务的人员违反注意义务,造成他人死伤。该罪主体是从事易引起死伤的业务人员,要求业务具有侵害他人生命、身体的可能性,区别于其他业务身份。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在生产、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从刑法理论上划分,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业务过失类犯罪,是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犯罪(即指从事业务的人员,违反业务上的注意义务,造成他人死伤的行为)。该罪的主体,要求是从事容易引起死伤结果的业务的人员,即该罪中的“业务”要求有侵害他人生命,身体的可能性,这也是区别与其他“业务”(如侵占类)身份的标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延伸阅读
责任事故罪的法律分类及其法律后果
责任事故罪是指因犯罪人的过失行为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责任事故罪可以细分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等不同的法律分类。根据罪行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法律对责任事故罪的刑罚也有所不同,通常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处罚形式。此外,犯罪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因此,对于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人来说,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经济赔偿和其他法律后果的追究。
结语:责任事故罪是指因犯罪人的过失行为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责任事故罪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法律分类,根据罪行性质和后果严重程度,刑罚也有所不同。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犯罪人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处罚。因此,对于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人来说,除了刑罚,还需承担经济赔偿和其他法律后果的追究。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疏忽大意属于重大过失吗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又称无认识过失,“不意误犯谓之失”。 相关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 重大责任...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否属于过失犯罪?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若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罪犯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若情节特别恶劣,罪犯将可能被判处三年至七年之间的有期徒刑。主观罪过形式为过失。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刑罚为五...查看全文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法律分析: 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于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查看全文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法律分析: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造成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于过失犯罪的,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查看全文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法律分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造成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于过失犯罪的,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什么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又称无认识过失,“不意误犯谓之失”。一、过失犯罪两种类型的定义和特征(一)疏忽...查看全文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属于过失犯罪吗

重大责任事故也是过失犯罪吗从刑法理论上划分,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业务过失类犯罪,是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犯罪(即指从事业务的人员,违反业务上的注意义务,造成他人死伤的行为)。该罪的主体,要求是从事容易引起死伤结果的业务的人员,...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是不是属于过失犯罪

法律分析: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属于过失犯罪的,其主观方面仅能由过失构成,主观方面为故意的不能构成本罪。《刑法》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查看全文

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

过失犯罪的定义及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已预见可能危害社会结果,但仍轻信能避免或因疏忽大意未预见。过失犯罪需符合法律规定,才会负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法律分析: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两者...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类犯罪吗?

法律解析: 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表现在对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而对违章本身,既可能是无意之中违反,也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情节予以考虑。 【法律...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类犯罪吗?

律师分析: 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表现在对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而对违章本身,既可能是无意之中违反,也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情节予以考虑。 【法律...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类犯罪嘛?

律师解答: 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表现在对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而对违章本身,既可能是无意之中违反,也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情节予以考虑。 【法律...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类犯罪吗

法律解析: 属于。重大责任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种过失,表现在对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而对违章本身,既可能是无意之中违反,也可能是明知故犯,但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一个情节予以考虑。 【法律...查看全文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类犯罪吗

法律分析: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过失类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本罪对于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行为是故意的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对于违反造成的后...查看全文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法律分析: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的比较: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过失表现为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疏忽大...查看全文

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差别?

律师解答: 1、主观认识:疏忽大意的过失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2、客观行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没有采取避免措施,过于自信的过失采取了避免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主要界限,前者是行为人未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心态,后者是行为人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态。两者都根本反对危害结果发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