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与犯罪的差异及其特征

律师回答
摘要:违法与犯罪有明显区别。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大且情节严重,触犯刑法;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小,触犯行政管理法规。犯罪可能受刑罚,而违法行为则会接受行政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破坏社会秩序、侵犯财产及人身权利等行为被认定为犯罪,但情节轻微者不视为犯罪。
违法不等于犯罪,但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则会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违法和犯罪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主要如下:
1.两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犯罪一般都是情节严重并且对社会危害性很大的;但是违法行为的情节是显著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
2.两者触犯的法律不同,构成犯罪的一定是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而违法则是触犯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3.两者的法律后果也不同,如果被认定为犯罪的,可能会被判处刑罚;而违法行为则是要接受行政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延伸阅读
结语:违法与犯罪有着明显的区别。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且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相关规定;而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触犯行政管理法规。法律后果也不同,犯罪行为可能受刑罚,而违法行为则接受行政处罚。根据我国《刑法》,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的则不认定为犯罪。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员工和职工的法律特征及其差异

职工和员工的含义和侧重点不同,职工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意义,而员工更体现雇佣合同关系。职工是员工的一部分,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代训工和实习生。...查看全文

配资犯罪及其法律特征

本文讲述了股票配资的违法犯罪构成及其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未经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业务或涉嫌犯罪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查看全文

公司法人和企业法人的法律特征及其差异

企业法人和公司法人的区别: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社会经济组织,范围广泛;而公司法人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属于企业法人的一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和财产权,并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特征及其要件

非法集资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要件包括: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犯罪客体为财产所有权和金融管理制度;客观方面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与集团犯罪的差异及特点分析

单位犯罪与集团犯罪的区别在于主体身份、刑事责任承担和犯罪目的。单位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等,只处以罚款;集团犯罪主体为自然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是单位决策机构决定并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而集团犯罪目的明确。...查看全文

法律特征与责任差异

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合伙人资格、经营管理、风险承担和人数等方面。普通合伙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对外不代表...查看全文

犯罪集团的概念及其特征

犯罪集团是由三人以上组成的固定犯罪组织,其特征包括成员数量较多、组织固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并有预谋、计划地实施犯罪活动。与犯罪团伙和黑社会组织相比,犯罪集团的人数较多,组织稳定,有明确的领导和纪律,但犯罪次数相对较少,专业化程度...查看全文

犯罪集团的特征及其本质

本文主要探讨犯罪集团的特征及其对犯罪活动的影响。犯罪集团通常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具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明确的特点。这些特征使得犯罪集团能够更加高效地实施犯罪活动,提高犯罪成功率。此外,犯罪集团还会对犯罪活动进行周密规划和预谋,...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分类

法律解析: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二)中止的自动性;(三)中止的客观性;(四)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分为:1、预备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3、实行终了的中止。 【法律依据】: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分类?

律师分析: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一)中止的时间性;(二)中止的自动性;(三)中止的客观性;(四)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分为:1、预备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3、实行终了的中止。 【法律依据】: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查看全文

犯罪集团的特征及其含义

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成员数量多于犯罪团伙,但少于黑社会组织;组织固定,有明显的首要分子;有预谋、有计划地实施犯罪活动。与犯罪团伙和黑社会组织相比,犯罪集团的特征更为稳定...查看全文

探讨贿赂罪与行贿罪共犯的特征差异

贿赂罪与行贿罪共犯的区别在于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上,行贿罪共犯帮助行贿人或受贿人实现行贿意图,而介绍贿赂罪的行为人通过撮合等方式促成贿赂结果。客观上,行贿罪共犯帮助寻找、劝说、代表交付财物等行为,而介绍贿赂罪强调创造沟通、传达信息...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概念及其特征

共同犯罪的主旨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具有以下特点: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查看全文

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法律特征及差异

非营利法人是为公益或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的法人,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会员分配利润。营利法人则以盈利为目的,向成员分配利益。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的组织,可以是人的团体或特殊目的财产组织。...查看全文

犯法与犯罪的差异

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在于性质、概念和处罚方法。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破坏社会关系和秩序,需承担法律责任;而犯罪行为更严重,不仅违反法律,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应承担更严厉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警告、行政拘留...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共同犯罪的特点及差异

本文讲述了犯罪行为中的主体和犯罪动机以及刑罚适用。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而共同犯罪可以由两个或更多共同故意犯罪的人组成,也可以由三个人或更多共同实施犯罪的人组成。对于共同犯罪人,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查看全文

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异是?

法律解析: 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违反的法律规范的不同。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但不一定会触犯刑法。例如,违反交通规则、违约、违反行政法规等都属于违法行为,但这些行为不一定会构成犯罪。而犯罪行为则是违反刑法规定,涉及的是社会...查看全文

犯罪既遂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犯罪既遂的主要特征和四种类型 简短概括: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主观故意、已着手实行犯罪且行为齐备的状态。犯罪既遂有四种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和举动犯。...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及其条件

犯罪预备形态的条件有两种情况:准备实施犯罪工具和物品的行为,以及为达到犯罪目的所创造条件的行为。但如果行为人只表露犯罪意图而没有进行犯罪准备活动,不属于犯罪预备。...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

法律分析: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