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辞工当天能走吗?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回答
摘要:急辞工当天能不能走需要具体分析。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急辞工当天能不能走需要具体分析情况做出相应判断。 1、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法律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3、劳动者没有任何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辞而别、急辞),用人单位不但不给经济补偿金,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单位可以扣工资作为赔偿。 员工急辞工应该扣钱吗 如果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扣钱,否则不能无故扣钱。劳动者有上班提供劳动,就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因急辞工随意克扣劳动者工资。存在克扣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未经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急辞工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但用人单位需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 急辞工被扣工资怎么办 主动离职被扣工资了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但如果涉及到劳动者强行解除合同导致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赔偿的。劳动者自动离职,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是违法的,如果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对于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急辞工当天能走吗

急辞工如果已经签订劳动合同,那么是在递交完辞职报告的三天之后才可以走。但是如果是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话,那么急辞工是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依法...查看全文

急辞是不是当天可以走?

律师分析: 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查看全文

急辞几天能走

律师分析:急辞一般是当天办理,当天离职,只需要一天。急辞是辞职的一种方式,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离职的一般程序为提前提交辞职请求,员工主管与辞职员工积极沟通,辞职申请表经各级领导签署意见审...查看全文

急辞工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的,法律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对急辞工的规定: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需提前通知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劳动者可单方面解除合同;其他规定。...查看全文

辞职急工当天是否就能离开?

辞急工需提前递交离职报告三天后才能离职,但可以协商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急辞工扣工资不合法,但需承担赔偿责任。如遇急辞工不批准,正式员工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试用期员工需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暑假工当天辞职能走吗

律师分析:当然可以,这本来就是兼职的一个特点。员工辞职只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即可,不论公司是否同意。实际上班的工资公司应该正常结算,不得克扣。如果发生纠纷,可以向当地的劳动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临时工当天辞职能走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并没有临时工的说法。所以临时工辞工当天是否能走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临时工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签订了合同,又处于试用期,就需要提前三天提交辞职申请;第二种情况是临时工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签订...查看全文

临时工当天辞职能走吗

法律分析: 临时工当天辞职可以走。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临时工因此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查看全文

当天辞职当天走合法吗

法律分析: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经协商一致,可以当天辞职当天走。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等法定解除情形,劳动者可...查看全文

临时工当天辞职能走么

临时工的权益保护与离职规定:临时工应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享受劳动报酬和保护。提前离职需事先告知并协商,用人单位要给予报酬或福利。全日制临时工需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非全日制临时工双方可随时终止用工,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和社保费...查看全文

临时工当天辞职当天走吗

律师分析:如果临时工是什么合同都没有签订的,就可以随时离开,不用受到公司的约束。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临时工还处在试用期的话,那么需要三天到时间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查看全文

临时工当天辞职当天走吗?

律师分析: 如果临时工是什么合同都没有签订的,就可以随时离开,不用受到公司的约束。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临时工还处在试用期的话,那么需要三天到时间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查看全文

辞职法律规定的可以急辞吗?

劳动者是不能急辞急走的,劳动者辞职,是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的。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查看全文

急辞工劳动法怎么规定

法律分析:急辞工劳动法规定如下:_x000D_ 《劳动法》第二十四条_x000D_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_x000D_ 第三十一条_x000D_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查看全文

急辞工劳动法怎么规定

法律分析:一、急辞工劳动法怎么规定1、对于急辞工的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辞职违反用人...查看全文

急辞工劳动法怎么规定

法律分析: 劳动法对急辞工的规定如下:经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如果用人单位具有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等情形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等。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二十...查看全文

急辞工劳动法怎么规定

法律分析: 急辞工劳动法规定如下: 《劳动法》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查看全文

关于急辞工劳动法是怎么规定的

对于急辞工的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辞职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其...查看全文

关于急辞工劳动法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一、关于急辞工劳动法是怎么规定的1、对于急辞工的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辞职...查看全文

关于急辞工劳动法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对于急辞工的规定: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辞职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文帝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遗产继承、遗产继承

已服务17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