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时效性?解析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关系确认的时效和争议情形概述:劳动关系确认一般没有时效,但已辞职的需要在一年内提出。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劳动关系争议情形包括未签劳动合同、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其他合同中约定劳动关系、合同期满未终止或续签延续的劳动关系。
一、确认劳动关系是否有时效
1、确认劳动关系一般是没有时效,因为建立劳动关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要还在工作,就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如果是已经辞职了的,那么确认劳动关系是有时效的,一般必须在一年之内提出。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情形有哪些
1、应签而未签劳动合同;
2、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
3、以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关系认定纠纷。即在其它合同中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规定了职工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这就有了作为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关系确认存在时效问题,一般情况下,只要仍在工作,劳动关系就持续存在。但对于已经辞职的情况,劳动关系确认存在时效,通常必须在一年内提出。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期间限制。劳动关系确认的争议情形包括:未签劳动合同、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其他合同形式代替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或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 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关系是否具有从属性关系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关系。劳动关系一经确立,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劳动者便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需要听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安排、需要由用人单位发放工资,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是否具有从属性关系

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关系。劳动关系一经确立,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劳动者便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需要听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安排、需要由用人单位发放工资,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认定是否具有唯一性?

劳动争议的分类及劳动仲裁的终局性:劳动争议可分为个人和集体,根据内容可分为合同、集体合同、解雇、辞退、工资、保险、福利等争议;根据国籍可分为国内和涉外争议。劳动仲裁一般适用于追索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执行劳动标准等争议,但不...查看全文

口头协议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口头协议劳动关系具有法律效力,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已经实际履行; 二是实际履行期限超过一个月; 三是就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 但是建议最好订立书面合同。 劳动合同口...查看全文

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赔偿金是否有时效规定

法律分析:一、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赔偿金是否有时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查看全文

临时工是否具有劳动关系?

临时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能逃避签订劳动合同。虽然某些单位为避免责任和费用而不签订合同,但忽视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要求。工伤认定中强调事实劳动关系,不再使用"临时工"这个词。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查看全文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取决于其是否合法有效。劳动合同应满足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条件。劳动合同具有特定的主体和客体,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特征,并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查看全文

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辨析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关系不同、劳动主体待遇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以及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存在财产和人身关系,待遇包括工资报酬、保险和福利;而劳务关系的主体不确定,仅存在财产关系,待遇通常只有...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具有什么性

劳动关系有下列特征:主体之间法律上的平等性,客观上的隶属性,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具有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相结合的双重属性,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目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下面由我为您解答。...查看全文

确定劳动关系是否有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确定劳动关系争议属于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关系中试用期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约定试用期的合同,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根据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是否有时效

法律分析:一、确认劳动关系是否有时效1、确认劳动关系一般是没有时效,因为建立劳动关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要还在工作,就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如果是已经辞职了的,那么确认劳动关系是有时效的,一般必须在一年之内提出。...查看全文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法律与实践差异分析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及其重要性。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以劳动为前提,内容是劳动;而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以劳动法律规范为前提,内容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重要领域,而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查看全文

解析相关法律规定

病假需要提供医院证明,但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提供病假证明,通常需要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书或用人单位内部类似的证明。...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关系与患病是否相关?法律如何规定?

患病解除劳动关系需符合法定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需在医疗期满后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方可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法律规定有哪些怎么认定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认定劳动关系的方式包括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动报酬支付以及提供必要劳动条件。...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时效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为一年;因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查看全文

确定劳动关系诉讼时效法律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争议诉讼时效: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查看全文

确定劳动关系诉讼时效法律怎么规定的

劳动关系争议诉讼时效: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具有什么属性

劳动关系特征有什么 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主体之间既有法律上的平等性,又具有客观上的隶属性。 (2)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4)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劳动为目的。 (5)...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