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离婚办理规定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中国公民夫妻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中国公民在国外定居,配偶在国内,无论哪方提起离婚诉讼,国内法院具有管辖权;中国公民在国外未定居,配偶在国内,国内住所地法院管辖;夫妻双方在国外定居的中国公民如要在国内办理离婚,可根据是否有争议选择不同的程序和代理方式。
1、中国公民夫妻双方均在国外但未定居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2、中国公民在国外定居,其配偶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具有管辖权。如果另外一方在他所居住国法院进行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3、中国公民在国外未定居,其配偶定居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都由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夫妻双方在国外定居的中国公民要求在国内办理离婚手续的,如果双方对离婚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没有任何争议,可以回国向原婚姻登记申请办理离婚手续;如果对以上问题存在争议,则需回国向原婚姻登记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国的,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作为代理人代为办理,并向国内原婚姻登记机关或结婚登记地提交书面意见,由该登记机关办理或由人民法院审理。委托书和意见书必须经当地公证机关公证、我国驻外使馆认证,也可由我国驻外使领馆直接认证即可。
延伸阅读
涉外离婚手续及国际法律适用原则
涉外离婚涉及跨国界的婚姻关系解除,其手续和程序受到国际法律的规定和适用原则的影响。首先,涉外离婚的手续通常包括向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提交必要的文件和证据,如结婚证、离婚协议等。此外,根据国际法律适用原则,涉外离婚的管辖权、适用法律、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需要考虑国际私法的规定。例如,根据涉外离婚的国际私法原则,可以适用一方或双方国籍法、常住地法或约定法等来解决争议。此外,涉外离婚还需要考虑国际司法协助的程序,如跨国取证、执行判决等。总之,涉外离婚的手续和国际法律适用原则是保障离婚当事人权益和维护法律秩序的重要方面。
结语:涉外离婚涉及跨国界的婚姻关系解除,其手续和程序受到国际法律的规定和适用原则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离婚案件的管辖权和适用法律可能会有所不同。双方若有争议,应尽早咨询专业律师,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诉讼地和法律适用原则。此外,涉外离婚还需要考虑国际司法协助的程序,以确保离婚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在办理涉外离婚手续时,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适用原则,将有助于维护法律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第三章 离婚登记 第十四条 离婚的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复婚登记。复婚登记适用本条例结婚登记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第二章 结婚登记 第九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其婚姻的,应当出具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身份证、结婚证;
(二)能够证明受胁迫结婚的证明材料。
婚姻登记机关经审查认为受胁迫结婚的情况属实且不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问题的,应当撤销该婚姻,宣告结婚证作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财产涉外处理规定概述

涉外离婚财产处分权的规定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或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重视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对于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应得到法律保护。对于涉及身份关系的诉...查看全文

涉外离婚抚养权管辖规定概述

涉外离婚抚养权管辖规定:在国内办理结婚登记的,向婚姻缔结地或一方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在国外结婚并定居的,可以向一方原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华侨定居国外的,如遭遇国法院不受理离婚诉讼,可向婚姻缔结地或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我国涉外离婚程序概述

涉外离婚案件需在中国提起,申办机构为中国人民法院。案件审理需在立案后6个月内完成。申请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和婚姻证明,并提供相应证据。如无法亲自出庭,可委托中国律师或亲属代理。授权委托书需公证并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国内离婚判决书在与...查看全文

离婚涉外诉讼程序概述

本文介绍了涉外离婚的定义和相关规定。涉外因素的婚姻关系包括具有外国国籍或定居在外国的本国人或原婚姻关系是在国外缔结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华要求离婚的,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涉外婚姻当事人在我国...查看全文

涉外合同诉讼时效规定概述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特定情况下为一年。时效从侵权知晓或应知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时效。超时但自愿履行不受限制。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中止时效,解除后继续计算。提起诉讼、一方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中断时效。涉...查看全文

北京涉外离婚诉讼程序概述

涉外协议离婚程序:双方需亲自到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填写申请书并签署,当面签订离婚协议。婚姻登记机关一个月内审查并通知领取离婚证。申请离婚的一方必须亲自到市民政局领取离婚证,不得委托他人办理。...查看全文

涉外劳动合同纠纷的规定概述

本文介绍了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明示选择适用的法律。但是,如果适用外国法律会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果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外国法律,且该国不同区域实施不同法律,则应适用...查看全文

涉外婚姻登记程序概述

婚姻状况公证是指公证机关证明公民婚姻状况真实合法的活动,适用于国外结婚、定居、继承等法律手续。申请人需向当地公证机关提出申请,提供身份证件和相关婚姻证明文件。按当地风俗结婚的需办理结婚公证,格式略有不同。如用于涉外事务,需经外交部...查看全文

涉外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概述

本文介绍了涉外离婚案件中夫妻分割共同财产的几种方式,包括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以及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同时,对于夫妻婚前债务纠纷和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原则也有详细说明。...查看全文

涉外遗嘱与继承的法律规定概述

死者的准据法取决于四个连结因素,包括死者的惯常居所地国、国籍国、死亡时的国籍国和与死者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这些规定旨在协调多元连结因素,以便更好地解决争议。...查看全文

离婚赔偿规定概述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包括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和其他重大过错。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涵盖经济损失,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失。离婚时财产分割不等同于过错...查看全文

涉外离婚文书送达方式的内容概述

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方式包括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外交途径、使领馆代为送达、诉讼代理人送达、机构代为送达、邮寄送达、传真或电子邮件确认收悉的方式以及公告送达。...查看全文

涉外遗产继承的法律法规概述

涉外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居所地法律,不动产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遗嘱方式适用遗嘱人居所地法律、国籍法律或遗嘱行为地法律;无人继承遗产归属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所在地法律。...查看全文

涉外合同审核要点概述

涉外合同审核要点:主体合法、享有对外经济经营资格;代理人需在核定业务范围内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尊重国家主权,不损害国家利益;遵守国际法律和条约。...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程序规定概述

离婚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审理和判决三个阶段。起诉阶段,起诉者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审理阶段,法院进行调查工作并做出判决前的准备工作。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则进行宣判。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需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查看全文

离婚后抚养权规定概述

离婚后的抚养权纠纷,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可向法院起诉。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六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情形包括:一方因严重疾病或伤残无力抚养子女、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对...查看全文

离婚房产估价规定概述

离婚时房产估价的规定以房屋市场价为基准,需扣除贷款部分。离婚时房屋评估费用按政府定价标准收取,复杂情况可适当提高收费。选择正规中介进行评估很重要,不可轻易相信一方的推荐。法院会优先考虑夫妻房产的状况,若仅有一套房产,一般不会强制卖...查看全文

离婚手续办理流程概述

诉讼离婚的流程包括提起诉讼、立案、调解或审理等步骤,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协议离婚的流程是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冷静期后办理离婚手续。...查看全文

对外投资相关规定概述

新《公司法》第十五条规定了公司对外投资的限制,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改变了旧公司法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规定。然而,根据新《公司法》第十六条,公司的投资或担保需依据公司章...查看全文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概述

我国涉外行政诉讼的主旨是平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平等原则确保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在我国享有与我国公民相等的诉讼地位;对等原则要求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的行政诉讼权利进行限制时,我国法院应同等限制该国公民的行政诉讼权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