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诉讼的认定依据

律师回答

恶意诉讼可以从构成要件方面进行界定:

一.主观要件: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是公民和法人从事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诉讼主体起诉的动因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是恶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是认定诉讼行为是否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标准,也是鉴别该诉讼行为是否为恶意诉讼的标准。

二.行为要件:

缺乏正当诉由。判断恶意诉讼的实质性标准是其缺乏合法合理的实体法或程序法的诉由。如(1)无诉权而伪造或变造证据以达到符合法定起诉条件而诉讼;(2)不符合起诉要件或双方并无实质争议但为达到非法目的而故意提起诉讼;(3)采取不符合法律也没有合理理由的诉讼行为,以达到拖延履行债务的目的而提起的诉讼。

三.结果要件:

构成对权力、权利双重侵权和实体、程序双重违法。恶意诉讼通过欺骗享有公权力的法院和法官来实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一方面,既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又浪费了司法资源,损害了司法权威,还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另一方面,恶意诉讼为实现实体法上的非法利益,又通过滥用诉讼程序来实现其非法目的,不仅具有实体上赔偿的司法可诉性和违法惩罚性,还具有程序上的司法防范性和违法惩罚性。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恶意地和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地实施了起诉、抗辩或其他诉讼行为才能构成恶意诉讼。

根据启动恶意诉讼程序的当事人是否享有诉权,恶意诉讼可以分为没有诉权的恶意诉讼和有诉权的恶意诉讼。前者是指无诉权而起诉民事案件企图追究对方民事责任的行为,主要是虚假诉讼;后者是指有一个正当的诉权,但是起诉后为追求正当诉权以外的非法目的的不当诉讼行为,属于滥用诉权。

1.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式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是民事恶意诉讼最常见的形式。

虚假诉讼多发于财产纠纷案件中,主要有: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离婚财产;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企业财产规避破产风险;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即将被法院执行的财产;通过虚假诉讼认定驰名商标;通过虚假诉讼打击竞争对手商业信誉。

2.滥用诉权,是指有正当的诉权,但是为追求正当诉权以外的非法目的而进行不当诉讼行为,违背了“权利不得滥用”的自然法则。

通常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

(1)滥用反诉权;(2)出于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其他非法目的而滥用财产保全和知识产权诉前临时措施;(3)为了拖延诉讼、拖延债务履行时间或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滥用上诉权;(4)以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或实现其他非法目的滥用知识产权诉权行为;(5)滥用申请先予执行权、回避权、申诉权等程序性权利的行为。

以上就是网小编为您介绍的“恶意诉讼的司法认定”相关知识,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或者还有其他任何疑问,欢迎您通过网来委托本地资深律师,从而为您提供更为专业的法律服务。网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法律服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区分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的依据

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侵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恶意诉讼则是单方的恶意行为,侵害诉讼相对方的权益。虚假诉讼没有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恶意诉讼可能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查看全文

探讨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的法律依据

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的区别及其与伪造证据罪的区别,以及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虚假诉讼涉及原、被告双方,可能构成犯罪;恶意诉讼仅涉及一方当事人,属民事和行政处罚。伪造证据罪是指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行为。诉讼中止是由不可抗力引起的...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

律师分析: 恶意诉讼是一种追求私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非常规行为。在实践中,判断恶意诉讼和申辩权力滥用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显。对于恶意诉讼的认定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案件的基本事实和证据、当事人主观动机、滥用的程序环节等方面。 ...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

律师解答: 恶意诉讼是一种追求私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非常规行为。在实践中,判断恶意诉讼和申辩权力滥用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显。对于恶意诉讼的认定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案件的基本事实和证据、当事人主观动机、滥用的程序环节等方面。 ...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的认定是怎样的

恶意诉讼的认定: 1、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 2、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3、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查看全文

恶势力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该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团伙犯罪的特点:人数较多,骨干成员相对固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违法犯罪活动多样,包括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欺行霸市、聚众斗殴等;该团伙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威慑势力,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查看全文

恶意证据的认定条件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可以收集以下证据: (1)他人毁坏财物的视频证据,比如车辆被他人恶意毁坏,可以找相关的监控录像; (2)证人证言,比如目击证人等; (3)通过物价局认定被毁坏财物价值五千元以上。《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查看全文

恶意资产转移的判定依据

恶意转移财产怎么认定 对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即作了规定。该司法解释12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 (六)项的...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罪认定的标准与依据

虚假诉讼的认定以损失和违法目的为依据,涉及恶意诉讼者将追究刑事责任。虚假诉讼主要发生在关系密切的当事人之间,包括夫妻、父母子女、朋友等。虚假诉讼采用多种隐蔽手段,如虚构债务或抵押物,煽动虚假债权人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恶意串通的恶意认定

法律分析:1、应这样认定恶意串通:串通的各方当事人都具有主观恶意,即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仍然实施行为;当事人之间存在彼此勾结的行为;当事人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2、法律依据:《民法典》 ...查看全文

恶意拖欠贷款的立案依据

银行贷款拖欠属于民事纠纷,不追究刑事责任;而信用卡恶意透支一万元以上,经催收后超过3个月不归还,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会追究刑事责任。信用卡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骗取财物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给金...查看全文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判断标准是持卡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有效催收需有确认持卡人收悉的方式,两次催收间隔三十日。判断是否有效催收应根据电话录音、信息、信函、邮件送达记...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认定顺序及其法律依据

裁判文书中对证据的认定应综合考虑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通过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运用推定和司法认知等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查判断证据的采纳和采信,其中合法性是对具有关联性的证据进行价值判断。...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认定的法律依据

故意伤害罪的主要特征是行为人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并且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自伤行为不构成犯罪,但若触犯刑法条文则构成犯罪。行为人明知他人身体会受伤,但仍放任结果发生。...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立案的判定依据

虚假诉讼的主旨是明确虚假诉讼的立案标准、受理机构以及相应的量刑标准。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解释,虚假诉讼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干扰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虚假诉讼的立案标准包括捏造事实导致财产保全、干扰开庭审理...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是: 一、无中生有型,即行为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如借条、还款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害人履行; 二、死灰复燃型,即行为人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向法院提起诉...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

法律解析: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是: 一、无中生有型,即行为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如借条、还款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害人履行; 二、死灰复燃型,即行为人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

律师分析: 虚假诉讼的证据认定是: 一、无中生有型,即行为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如借条、还款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害人履行; 二、死灰复燃型,即行为人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查看全文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的区别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的区别是什么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的区别: ⑴虚假诉讼的参与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 ⑵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获取非法利益...查看全文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的区别?

律师分析: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罪的区别如下: 1、虚假诉讼的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 2、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而恶意诉讼是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 3、虚假诉讼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胡玉瑶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专职律师合同违约责任、合同违约责任

已服务13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