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安置与拆迁安置是否不同?

律师回答
摘要:拆迁和搬迁是不同的。拆迁是政府征收土地的行动,需按照法定标准给予被拆迁人经济赔偿。搬迁分为政府导致的和个人自发的,前者可等同于拆迁,后者无关拆迁。拆迁是法律行为,重新安置被拆迁人并补偿损失;搬迁若是个人行为,则无法得到补偿。拆迁补偿可采用货币或房屋产权调换,而个人搬迁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一、拆迁和搬迁安置有区别吗?
拆迁是国家及政府因土地征收所采取的一种措施,而搬迁则是出于政策考虑而采取的行动。
在实施拆迁工作时,拆迁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房屋征收标准来对被拆迁人给予经济赔偿。
搬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的政策,导致居民搬迁,另外一种是居民自发的做出房屋搬迁的行为。
搬迁如果是政府的行为导致搬迁,可以等同于拆迁;如果是自己的原因搬迁,和拆迁就没关系了。
二、拆迁和搬迁的不同之处
1、性质不同,房屋拆迁是指取得拆迁许可的单位,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将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法律行为。搬迁如果是政府的行为导致搬迁,可以等同于拆迁。
2、补偿形式不同,拆迁在政府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的赔偿,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种补偿。而搬迁若是个人行为则无法得到补偿。
3、拆迁补偿方式不同,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而搬迁若是个人行为,则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延伸阅读
结语:拆迁和搬迁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拆迁是国家及政府为了土地征收而采取的措施,搬迁则是出于政策考虑而采取的行动。在拆迁中,被拆迁人有权获得经济赔偿;而搬迁如果是政府导致的,则可等同于拆迁,但若是个人行为,则无法得到补偿。拆迁补偿可以以货币或房屋产权调换的方式进行,而搬迁若是个人行为,则无法享受这些福利。因此,拆迁和搬迁在性质、补偿形式和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十九条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二十七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安置搬迁和拆迁安置的区别是什么

拆迁安置房和回迁房的区别在于安置地点、分房时间和被拆迁人的选择权。拆迁安置房一般在异地,回迁房在原地或就近区域;分房时间也有差异;被拆迁人在旧城区改造中有选择权。无论是拆迁安置房还是回迁房,最重要的是保障被拆迁人的生活,被拆迁人可...查看全文

拆迁补偿与安置

法律分析: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查看全文

拆迁补偿与安置?

律师分析: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查看全文

拆迁异地安置是怎么安置

房子的问题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今年关于农村房屋拆迁出台了新的政策,农村房屋拆迁异地安置每平方米补助多少?房屋拆迁补偿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和律师一起来学习吧!希望可以帮助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农村房屋拆迁异地安置的规定有哪...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房

法律分析:所谓的拆迁安置过渡期,是指在房屋拆迁活动中,选择产权置换安置被拆迁人在自身房屋腾空之后,搬入新的安置房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拆迁安置过渡期自搬迁之月起算,安置房交付后6个月结束。之所以会产生拆迁安置过渡期,是因为安置...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房

法律分析:所谓的拆迁安置过渡期,是指在房屋拆迁活动中,选择产权置换安置被拆迁人在自身房屋腾空之后,搬入新的安置房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拆迁安置过渡期自搬迁之月起算,安置房交付后6个月结束。之所以会产生拆迁安置过渡期,是因为安置...查看全文

农村拆迁安置房能否赠与?

农村拆迁安置房在取得产权证以后是能赠与的。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问:农村拆迁安置房属于什么产权?答:农村拆迁安置房属于小产权房。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查看全文

买拆迁安置房

法律分析:买拆迁安置房是需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后,给拆迁户进行实物补助所分配使用的房屋,其产权证不是完整的属于个人的,所以不能随意的进入市场交易。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规定?

法律解析: 拆迁补偿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还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办法

房屋被拆迁后的安置办法为进行补偿。根据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对被拆迁的房屋由拆迁人按照下列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一、被拆迁的房屋经批准并有房屋产权证的,比照该拆迁范围内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补偿规定予以补偿。二、拆迁未经批准、无房屋产权...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规定?

律师解答: 拆迁补偿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还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拆迁不安置怎举报

法律解析: 1、依据规定,房屋征收拆迁是先补偿后拆迁的,所以未补偿先拆迁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查看全文

拆迁不安置怎举报?

律师分析: 1、依据规定,房屋征收拆迁是先补偿后拆迁的,所以未补偿先拆迁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房赠与合同能否撤销?

法律解析: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如果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或者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或者受赠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撤销赠...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房赠与合同能否撤销?

法律解析: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如果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或者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或者受赠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撤销赠...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房赠与合同能否撤销?

律师解答: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如果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或者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或者受赠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撤销赠...查看全文

拆迁安置房会不会再次拆迁?

律师分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安置房会再拆: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科技、教育、文化、环境和资源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实施的需要。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查看全文

如何购置拆迁安置房

法律分析:购置拆迁安置房需要签订安置房买卖合同,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婚姻证明、产权调换合同或房屋购销合同、测绘调查表、平面图、完税凭证等材料向当地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提出拆迁安置房变更登记申请,到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查看全文

如何购置拆迁安置房

法律分析:所谓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因此购置拆迁安置房首先要查明安置房的性质,一般来说对已经竣工的安置房可以查询其五证。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购置拆迁安置房?

律师分析: 所谓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因此购置拆迁安置房首先要查明安置房的性质,一般来说对已经竣工的安置房可以查询其五证。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翟玉梅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离婚、离婚

已服务20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