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回避的方式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
1.维持原判。无论按一审程序的再审还是按二审程序的再审,都存在按照民诉法第170条第一款第一项维持原裁判的情况。在实践中原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虽有瑕疵,但裁判结果正确的,再审裁判一般纠正瑕疵后予以维持。
2.改判。再审改判包括部分或全部改变或部分撤销原裁判判项。经再审审理,原审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导致裁判结果错误的,应当予以改判。再审事由成立并不意味着原审裁判解决就必然被改判,部分实体性事由以及程序性事由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并不足以导致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该裁判方式只适用于按二审程序的再审。民诉法第170条明确原判认定事实错误不得发回重审,而且发回仅限一次。原判基本事实不清的,一般由再审法院认定事实后作出裁判,但原审未对基本事实进行审理的,可以发回重审;原审认定事实错误的,不得以基本事实不清为由发回重审。
4.终结再审程序。再审审理期间,出现某些情形致使诉讼无法或无必要继续,法院可以裁定终结再审程序。《民诉法解释》第406条规定,再审申请人申请撤回再审请求,或可以按撤回再审请求处理的,检察院撤回抗诉,以及符合第402条终结再审审查其中一些情形的,均可作终结再审程序处理。
5.对调解书再审的特殊结案方式。《民诉法解释》第409条的规定明确,对不应当裁定再审的调解书再审后的结案方式。根据启动再审主体不同,作区分处理:一是因当事人申请对调解书进行再审的,原审调解并不违反自愿原则,且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以裁定驳回再审申请。虽然此时案件已经进入再审,但用判决维持调解书于法无据,且有可能存在上诉的问题,故使用驳回裁定。二是因检察监督对调解书进行再审的,再审中认为调解书并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到不宜驳回检察监督,故裁定终结再审程序。
6.撤回起诉。《民诉法解释》第410条规定,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法院准许的,一审原告可以在再审审理程序中撤回起诉,但之后不得重复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诉法回避的方式

法律分析:1.维持原判。无论按一审程序的再审还是按二审程序的再审,都存在按照民诉法第170条第一款第一项维持原裁判的情况。在实践中原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虽有瑕疵,但裁判结果正确的,再审裁判一般纠正瑕疵后予以维持。...查看全文

民诉法回避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

律师分析: 当参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等参与诉讼的相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这些相关人员不参与本案的审理。这就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回避的原因与方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的回避事由和方式。根据第三十条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在以下情形下应当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二是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是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回避的方法

民事审判中,当事人和审判人员都有权申请回避。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亲属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可以口头或书面申请回避。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申请回避的权利,并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回避决定的责任人...查看全文

民诉法申请回避的时间

分类错误      在民事诉讼中,为了保证案件的公证审判,法律规定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是不能参与到民事诉讼的审判的。当事人也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诉法关于回避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适用的对象和情形,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适用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以及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回避申请可以由当事人或相关人员提出,法院决定是...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条

律师分析:民事案件回避的相关规定是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回避: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条

民事案件回避的相关规定是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回避: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法条?

律师分析: 民事案件回避的相关规定是指出有以下几种人需要回避: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查看全文

办案人员的回避方式

办案人员的回避方式有:1.自行回避,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在接受承办案件任务时或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本案具有规定需要回避的情形,主动提出不参加或不继续参加查办本案的请求;2.申请回避,在查办案件中,参...查看全文

法院对回避申请的处理方式

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是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自行回避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申请回避赋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他们回避的权利,指令回避则由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这三种回避方式共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法官回避的情形

一、一般法官是什么情况需要回避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官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回避理由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查看全文

诉讼回避申请方法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不起诉决定,包括没有犯罪事实或情节轻微等情形。申请免于起诉时,需向检察院提交不予起诉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对于被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公安机关应接受不起诉决定书。同时,检察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回避决定应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作出,并可申请复议一次。回避申请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若回避事由在审理后得知,可在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工作,除非案件需紧急措施。申请回避需在限定时间内提出并说明...查看全文

民诉法关于回避的最新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查看全文

回避的原因与方式有哪些?

《回避制度在公安机关中的应用》 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应当回避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回避方式可由当事人或侦查人员主动提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法律标准

律师解答: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刘强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

主任律师劳动纠纷、劳动纠纷

已服务24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