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与公司因劳动合同解除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如果与公司因劳动合同解除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如下:
第一,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尤其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方案。这是最为常见的、也往往是双方都容易接受的。事实上,矛盾不太尖锐的工伤待遇争议,常常都是以这个程序来解决的。对职工来讲,尤其要注意使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因为发生工伤的职工,往往还要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如果过分强调用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会为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对用人单位作不恰当的妥协,而是想要强调,协商是双方最易接受,效果也最好的方式。
第二,调解。就是企业调解委员会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从法律、法规的规定看,这并不是必经的程序。但它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却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对希望继续留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来说,能够通过调解来解决劳动争议,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第三,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规定,当事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束。对于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需要强调的是,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就是说,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则依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等的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期限为6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
二、劳动争议的类型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
开除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不适合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劳动者,依法令其脱离本单位的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除名是用人单位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者1年以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劳动者,依法解除其与本单位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辞退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规章、规程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但又不符合开除、除名条件的劳动者,经教育或行政处分仍然无效后,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分。辞职是劳动者辞去原职务,离开原用人单位一种行为。自动离职是劳动者自行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自行脱离原工作单位的一种行为。上述情况均导致劳动关系终止,也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因素。
2、因执行国家的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规定而产生的劳动纠纷。
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劳动报酬。保险主要是指工伤、生育、待业、养老、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福利是指用人单位用于补助职工及其家属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的费用。培训是指职工在职期间的职业技术培训。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由于上述规定较为繁杂,又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不仅容易发生纠纷,而且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3、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确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劳动合同纠纷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都可能发生。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纠纷。
此外,根据劳动纠纷当事人是否为多数和争议内容是否具有共性来划分,劳动争议纠纷还可以分为集体劳动纠纷和人劳动纠纷,等等。对仲裁裁决书不服应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过期,法院将不再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精神,劳动争议案件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精神,劳动争议案件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法律分析: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律师分析: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查看全文

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的所有争议。若因合同的履行引起争议,首先应当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若合同成立并生效,则去分析纠纷的争议...查看全文

发生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法律分析:一、发生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医疗纠纷(民事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有四种解决途径:(一)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查看全文

发生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法律分析: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途径有:双方自愿协商解决;申请人民调解处理;申请行政调解;提起诉讼等。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方便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进行投诉或者咨询。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查看全文

劳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劳资纠纷解决途径具体如下:一、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协议达成的,可以撤回仲裁申...查看全文

劳动协议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法律解析: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查看全文

劳动协议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律师解答: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查看全文

如果发生了物权纠纷,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解决

法律解析: 如果发生了物权纠纷,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第二百...查看全文

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途径有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当行政合同一方违约时,法院会判决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查看全文

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如果行政合同的一方违约,法院可以判决被告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查看全文

哪些途径可以用于解决劳动合同纠纷?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劳动纠纷可报警,但非违法犯罪派出所不受理。劳务纠纷可提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应提供相关证据,包括主体资格证明、仲裁裁决书等。用人单位作出决定引发纠纷时,由其承担举证责任。劳动仲裁律师收费标准根据诉讼标的额计算,通常为1%-6%,...查看全文

涉外合同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法律分析:涉外合同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有:_x000D_ 1、和解。协商和调解应当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_x000D_ 2、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有依法订立的仲裁协议或者仲裁条款;_x000D_ 3、诉讼,起诉必须符合法...查看全文

涉外合同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涉外合同纠纷解决方法有:1、和解。协商和调解应基于当事人自愿。2、仲裁。要求仲裁的一方需有依法签订的仲裁协议或条款。3、起诉。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查看全文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纠纷解决途径 旅...查看全文

可通过哪些途径解除合同

法律解析: 可解除合同的途径有:1.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2.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3.具有单方法定解除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查看全文

可通过哪些途径解除合同?

律师分析: 可解除合同的途径有:1.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2.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3.具有单方法定解除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查看全文

发生劳动纠纷,有什么解决途径?

劳动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如果协商或法律途径无法解决劳动纠纷,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如调解机构,来协助自己解决争议。如果调解程序也无法解...查看全文

购房合同的解除与纠纷解决途径

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交付、故意隐瞒资质和质量瑕疵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主要问题。购房方有权催告和解除合同,开发商需履行并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开发商仍不能履行,购房方可选择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赔偿,或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款项和赔偿。故意隐瞒...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