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律师回答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当事人有举证的责任,而民事举证的原则有很多,如谁主张谁举证等,举证是有一定期限的,那么举证逾期的法律后果有什么?下面由律师为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举证逾期有什么法律后果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也是举证时限制度发挥其价值功能的关键。当事人没有遵守举证时限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是举证时限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各国对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定来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证据失权,即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丧失证据效力。证据失权的后果意味着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丧失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事实主张和反驳对方的权利,法院也不会对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其二,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即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确有正当理由的,该证据作为失权后果的例外,允许提出,但当事人约定就正当理由的存在负担证明责任。其三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于举证时限是证明责任的内在要求,对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未能按照举证期限的要求有效完成举证,在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应当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于逾期举证的后果,采取了以证据失权为原则的立场,只有符合新的证据的条件时,才不发生失权的后果。逾期举证的后果只有失权和不失权两种情形,缺少缓冲环节,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转变的过程中显得过于严厉。而且,由于没有民事诉讼法上其他诉讼制度提供程序上的保障,审判实践中在具体适用中往往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不充分。为缓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适用中举证时限存在的问题,最高院在2008年下发了《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试图通过对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操作进行技术化的调整和明确新的证据的判断标准,缓和证据失权效果,使《民事诉讼证据规定》更好地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但由于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程序保障的基本制度结构没有改变,逾期举证的后果以证据失权为原则的基本思路没有改变,《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本身无法解决举证时限制度适用中的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又无正当理由的,可能面临证据不被采纳,或者证据虽被采纳但遭受训诫、罚款的处罚的后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根据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过错程度,适用不同的责任和后果根据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状态对应不同的后果,是自《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以来最高院对适用逾期举证后果的一贯立场。在2003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纪要中,即提出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是否属于新的证据,在判断时应当考虑当事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第10条关于新的证据的认定问题上,也提出应当结合“当事人未在举证期限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期限内提供证据,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形”认定。

2.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原则上发生证据失权后果,但该证据涉及基本事实的证明的,不失权但要训诫、罚款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是否导致证据失权,在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争论激烈,主张故意逾期提供证据绝对失权、因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除涉及基本事实证明的原则上失权的观点,与凡涉及对事实认定有重要意义的均不能失权的观点,针锋相对。就102条的规定看,实际上是各种观点的折中。其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可能涉及案件事实的方方面面,但只有证明要件事实的证据,才是核心和关键的证据,才能最终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发挥结果意义举证责任的作用。第102条所指的基本事实,与要件事实的含义相同,由于立法上并未使用要件事实的概念,其实质上是对要件事实的替代表述。其二,“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是指逾期提供的证据对于案件的基本事实有证明价值。人民法院对此应当进行审查,而不能仅依当事人事实有关,尽管不发生失权后果,但人民法院应当对当事人处以训诫和罚款。失权后果是属于证据法上的责任,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与基本事实有关的,不产生证据法上的不利后果,但其拖延诉讼的行为实质上对民事诉讼造成妨害,因此产生诉讼法上的不利后果。

3.对于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均不发生证据失权后果,人民法院均应采纳但应当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4.无论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基于什么程度的主观过错,均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的责任

对方当事人要求其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这种赔偿损失的责任,并非诉讼法上的责任,其实质上属于私法上的责任。

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

1.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在审查应当审查该证据是否有价值,是否使要件事实的存在更有可能或者没有可能,而不能仅仅根据当事人的主张确定。

2.人民法院对于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应当在民事诉讼法第115条规定的限额内,结合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状态、诉讼标的价额、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

【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二条当事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应当当事人予以训诫。

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以支持。

以上知识就是律师对“举证逾期有什么法律后果”问题进行的解答,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举证逾期的法律后果包括证据失权、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一、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1、证据失权,即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丧失证据效力。证据失权的后果意味着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丧失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事实主张和反驳对方的权利,法院也不会对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2...查看全文

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也是举证时限制度发挥其价值功能的关键。当事人没有遵守举证时限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是举证时限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又无正当理由的,可能面临证据...查看全文

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也是举证时限制度发挥其价值功能的关键。当事人没有遵守举证时限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是举证时限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又无正当理由的,可能面临证据...查看全文

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核心,也是举证时限制度发挥其价值功能的关键。当事人没有遵守举证时限的要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这是举证时限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又无正当理由的,可能面临证据不被采...查看全文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一、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送达的举证通知书上载明的举证期限内提交全部证据材料。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除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外,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二、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查看全文

信用卡逾期民事诉讼后果

信用卡逾期法院起诉的后果包括被查封银行账户、拍卖财产,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逾期用户可能面临强制执行、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经济损失;逾期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上留下不良记录,影响未来的信用贷款;恶意逾期可能被拉入黑名单,增加经济压力;逾期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做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做伪证的,除对作伪证的证人证言不予采纳之外,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以何罪名追究刑事责任却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有伪证罪,但该罪适用于在刑事诉...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

法律分析: 简易程序中的民事审理,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限一般受《民事诉讼法》答辩15日和举证期限不少于三十日的规定,但因当事人要求答辩和延长举证期限的,人民法院可延长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但简易程序的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

法律分析:简易程序中的民事审理,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限一般受《民事诉讼法》答辩15日和举证期限不少于三十日的规定,但因当事人要求答辩和延长举证期限的,人民法院可延长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但简易程序的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一般不超过1...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

法律分析:简易程序中的民事审理,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限一般受《民事诉讼法》答辩15日和举证期限不少于三十日的规定,但因当事人要求答辩和延长举证期限的,人民法院可延长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但简易程序的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一般不超过1...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逾期证据不质证的法律法规

法律解析: 新民事诉讼法逾期证据不质证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

伪造证据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为拘留或罚款,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确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伪证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害司法机关活动,对象为当事人)、客观要件(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主体要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

法律分析:在送达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时,可征求被告的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之规定,答辩期为15天,因而举证期限不少于15天,以便当事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做到从程序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被告应当在...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错过举证期限了有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

律师分析: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规定及超期起诉问题:根据《民诉解释》,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不得少于15日,第二审不得少于10日。举证期限届满后,法院可酌情再次确定,不受限制。超过诉讼时效可以起诉,但胜诉可能性不大。诉讼时效抗辩是个人权利,...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对举证不利的后果怎么解释的?

民事诉讼中,举证不利将导致请求不能成立,举证责任是当事人的义务。法院注重证据,原告举证,被告逐案答辩。法院指定举证期限,逾期不提供证据视为放弃权利。举证材料应在期限内提交,有困难可申请延期。违法举证需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证据需具备证...查看全文

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1)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2)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查看全文

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解析: (1)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 (2)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查看全文

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解析: (1)法院不组织质证,证据失去了证据意义,可能导致败诉; (2)相对方同意的,可以质证,但可能性极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