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对举证不利的后果怎么解释的?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中,举证不利将导致请求不能成立,举证责任是当事人的义务。法院注重证据,原告举证,被告逐案答辩。法院指定举证期限,逾期不提供证据视为放弃权利。举证材料应在期限内提交,有困难可申请延期。违法举证需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证据需具备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必须客观存在。
一、民事诉讼法对举证不利的后果怎么解释的?
举证不利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举证将导致其主张不能成立,原告或被告的请求或抗辩得不到人民法院的支持。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除了刑事案件需要公诉方提供相关证据以外,一般的民事纠纷,法院审理的原则都是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民事纠纷都是由原告方举证的,法庭的庭审非常注重证据。因此司法实践过程当中,也因为很多的举证不能使原告方承担了诸多败诉的法律风险。
二、民事诉讼举证时限的规定是什么?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在举证阶段有违法情况,存在举证不力的问题,要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诉讼证据只要具备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就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延伸阅读
结语:举证不利将导致法院不支持其主张,且需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在答辩期前提出书面答辩,并规定了举证通知书的发送和举证期限的规定。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若遇困难,可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民事诉讼中,证据必须客观存在,且可采取保全措施。违法情况下,举证不力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收到对方的证据后有反驳证据需要提交的,人民法院应当再次组织证据交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举证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举证期限的确定有两种情形:当事人协商和法院指定。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的,须经人民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30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附带民事诉讼司法解释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当事人有举证的责任,而民事举证的原则有很多,如谁主张谁举证等,举证是有一定期限的,那么举证逾期的法律后果有什么?下面由律师为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举证逾期有什么法律后果 逾期举证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是为了对该法律进行具体的实施和解释而制定的,其核心作用是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为法官们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提供指引和帮助。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解释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各级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律师解答: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是为了对该法律进行具体的实施和解释而制定的,其核心作用是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为法官们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提供指引和帮助。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解释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各级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举证不利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存在举证不力的情况,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处理民事纠纷,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方负有举证责任,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合理性。一、民事诉讼法对举...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不应诉的后果?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不应诉,一般被告经传票送达不出庭的,法官可以缺席审判,必须出庭而不出庭的,法院可以拘传。开庭过程中,法官会全面审查案情,双方当事人可以充分举证,质证,发表辩论意见,放弃答辩权利,不利于法官查清事实,会承担不利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不应诉的后果

民事诉讼不应诉,一般被告经传票送达不出庭的,法官可以缺席审判,必须出庭而不出庭的,法院可以拘传。开庭过程中,法官会全面审查案情,双方当事人可以充分举证,质证,发表辩论意见,放弃答辩权利,不利于法官查清事实,会承担不利法律后果。...查看全文

法院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举证期限有哪些要求?

律师分析: 举证期限的确定有两种情形:1、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的,须经人民法院认可。2、法院指定的,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15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查看全文

法院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举证期限有哪些要求

法律解析: 举证期限的确定有两种情形:1、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的,须经人民法院认可。2、法院指定的,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15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不利后果是什么?

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并没有什么不利后果,因为只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并没有规定证人的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查看全文

民事调解后的诉讼权利

民事调解后不可再起诉,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受理情况有明确规定,民事调解的程序包括受理纠纷、调查分析和调解,无论是当事人自行和解还是法院协助调解,一旦签署和解书并达成和解关系,就不能再次起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不去应诉的后果

律师分析:一般被告不应诉,法院会缺席审判,视为被告放弃了答辩权,特殊的情况必须到庭的采用拘传的方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解释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民事诉讼 1、民事诉讼就是民事官司,指当事人之间因民事权益矛盾或者经济利益冲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经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撤诉的后果是怎样的?

不论是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的,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1)终结诉讼程序。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后,诉讼程序便告结束,人民法院不能对案件再继续进行审理和作出判决,这是撤诉的最直接的法律后果。 (2)诉讼费用由撤诉的...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撤诉的后果是怎样的

1、终结诉讼程序。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后,诉讼程序便告结束,人民法院不能对案件再继续进行审理和作出判决,这是撤诉的最直接的法律后果。2、诉讼费用由撤诉的当事人负担。当事人撤诉的,由撤诉的当事人负担诉讼费用,但减半收取。...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共分23章552条,是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从2015年2月4日起正式实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民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