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保险欺诈罪预演与实际犯罪行为的界限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刑法第198条,保险诈骗活动以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为既遂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司法解释中确认了保险诈骗的犯罪未遂,并表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98条的规定,保险诈骗罪包括虚构保险标的、编造虚假的保险事故、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以及故意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处罚也被明确规定。同时,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也将被视为共犯。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犯以已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为既遂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中以司法解释形式肯定了保险诈骗存在的犯罪未遂,“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保险诈骗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获得保险赔偿的,是诈骗罪未遂;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延伸阅读
结语:保险诈骗行为严重损害了公私财物的安全,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已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将被视为既遂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中明确指出,保险诈骗存在的犯罪未遂应受到刑事追究,尤其是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对保险诈骗罪的处罚也明确规定了数额不同的刑期和罚金。同时,对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的人,也将被视为共犯论处。保险诈骗行为严重违背了法律的原则,应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七十四条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三节 财产保险合同 第五十六条 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将重复保险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
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可以就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请求各保险人按比例返还保险费。
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六章 保险业监督管理 第一百四十二条 整顿过程中,被整顿保险公司的原有业务继续进行。但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被整顿公司停止部分原有业务、停止接受新业务,调整资金运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险欺诈未遂罪的研究

敲诈勒索未遂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已确定。数额较大为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为多次敲诈勒索。对于敲诈勒索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数额和严重情节不同,敲诈勒索罪可以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欺诈罪行的界限:何为刑事犯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解释,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是关键,个人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即构成不同程度的诈骗罪。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法律解析: 1、主观目的不同;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法律分析:1、主观目的不同;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查看全文

犯罪预备与犯罪实行行为的区别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而做准备,而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外界原因未得逞。对于预备犯,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预备是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未成功的...查看全文

欺诈出口退税与逃税行为研究

骗取出口退税罪和逃税罪的区别在于:犯罪主体不同,逃税罪是纳税人,而骗取出口退税罪是一般主体;主观目的不同,逃税罪的目的是逃避纳税义务,而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是从出口退税款中获取非法利益。...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犯罪实行与预备

法律解析: 犯罪实行在犯罪预备之后,犯罪实行即开始实施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行为。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尚未着手实...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犯罪实行与预备?

律师分析: 犯罪实行在犯罪预备之后,犯罪实行即开始实施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行为。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尚未着手实...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

律师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查看全文

欺诈罪行的金额界限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刑罚》:根据财物金额,诈骗罪分为三档,三千元至一万元为“数额较大”,三年以下刑罚;三万元至十万元为“数额巨大”,三至十年刑罚;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十年以上刑罚。...查看全文

预测违约与实际违约的界限

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的区别在于违约时间、提起违约责任的时间、违约形式以及处理方法和后果等方面。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满前,只是违约的可能性,可以转化为实际违约或消失;而实际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满后,是对合同的完全违反。预期违约的违...查看全文

金融欺诈罪与非罪认定方法研究

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特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除了特定的行为表现外,司法实践经验认为明知没有归还能力、逃跑、挥霍、违法犯罪活动、抽逃转移资金、销毁账目等行为都可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然而,仅凭这些情形不能单纯认定金融诈骗罪,必须有通过...查看全文

诈骗犯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是什么?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查看全文

保险欺诈罪如何界定与处罚?

行政处罚适用于数额较大的案件,起点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使是诈骗未遂但情节严重的案件,也应定罪并处罚。公安机关应受理不足3000元的案件,并向上级报告,开展串并案件。若多地发生类似案件,可由共同上级指定管辖。在诈骗案件中,若没有...查看全文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界限划分

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在于是否已经开始实行犯罪。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犯罪预备是准备实行犯罪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未遂的特...查看全文

低保欺诈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诈骗低保构成犯罪,数额决定刑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关于犯罪行为预备阶段的法律问题研究

犯罪预备的认定和处罚标准: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犯意表示、犯罪实行行为需区分开来。预备犯罪行为具有可罚性,但可参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预备犯罪需具备犯罪目的、特定工具和无放弃意图等条件。根据刑法规定,预备犯的社会危害...查看全文

探究:监视居住与犯罪行为的界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不一定构成犯罪,只有在法院判决有罪后才能确认其为犯罪。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措施,其中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负责执...查看全文

欺诈发行股票罪与擅自发行股票罪的界限

法律分析: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界限在于主体的不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而擅自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防卫致死是否犯罪,根据情况而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过当致人死亡需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可减轻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致死涉嫌故意杀人罪,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