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暴力强拆事件?

律师回答

1、提交信息公开申请书;

2、掌握强拆证据,向公安报警;

3、拆迁诉讼。

根据《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养殖场被强拆要如何维权,面对违法拆迁怎么应对

如果合法可以获得补偿,如果是违法建筑没有补偿。违法建筑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在城市规划区内,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或是采用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建筑。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危房能强拆吗

只要履行了法定程序,就可以强拆。强拆的前提是,首先,拆迁必须合法,最主要的是土地依法征收,其次是强拆迁程序合法,这方面首先应当是有政府关于拆迁补偿安置的裁决,有强拆的决定,并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履行其他告知等程序。

农村违建房子能强拆吗

农村违建房是可以强制拆除的。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

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如何应对逾期办理房产证?

开发商逾期办理房产证的应对方法:

1.开发商未按法律规定提交房屋权属登记材料,致使购房者未能按约定期日或规定期日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开发商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出卖人未按期提交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所需材料致购房者未按期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处理办法的,按已付购房款,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期房面积误差应该如何应对

购房合同中规定,双方在实测面积方面存在着正负3%的差额,如果开发商交给你的房屋面积大于合同中规定的面积3%,超出部分必须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的每平方米单价补齐超出面积的房款;

如果小于规定中的面积3%,开发商应该退还相应部分的房款。所以收房时必须核实房屋的实测面积。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遭遇暴力强拆,如何应对?

暴力强拆分为两种情况:合法强拆和违法强拆。合法强拆政府会进行损失补偿,而违法强拆应立即报警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害人应要求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的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可处以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查看全文

被拆迁人如何应对暴力强拆

法律分析:1.确认拆迁性质。了解拆迁主体,如果是政府主导的,一般是为了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情况只能争取合理补偿;如果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就不具有强制性,您有权决定是否被拆迁。2.确认土地性质。分清楚是国有土地...查看全文

面对“暴力强拆”如何巧妙应对

在拆迁过程中,需要确认拆迁的性质和土地性质,以及补偿的内容和标准。同时,需要做好取证工作,以便后续的法律程序。拆迁过程中可能涉及多种罪名,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侮辱罪、诽谤罪、非法侵入住宅罪、报复陷害罪等。...查看全文

如何面对暴力强拆

法律分析: 被拆迁人面对暴力强拆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警,同时注意收集相关违法拆迁证据,然后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收集征收方程序操作中的违法点,进而给征收方施加压力,争取时间,以获得谈判或诉讼的主动权。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查看全文

如何面对暴力强拆

法律分析:面对暴力强拆被拆迁人可以向公安报警,同时注意收集相关违法拆迁证据,然后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收集征收方程序操作中的违法点,进而给征收方施加压力,争取时间,以获得谈判或诉讼的主动权。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暴力拆迁

法律分析:应对暴力拆迁可以收集相关违法拆迁证据向公安报警进行处理,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收集征收方程序操作中的违法点向征收方施加压力,争取时间以获得谈判或诉讼的主动权。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暴力拆迁

法律解析: 发现有暴力拆迁或者偷拆时要先报案,要求公安机关来给予帮助,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备用。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暴力拆迁

法律分析:发现有暴力拆迁或者偷拆时要先报案,要求公安机关来给予帮助,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备用。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暴力拆迁

1、思想上牢记:遇到违法暴力拆迁时,尽量不要与违法拆迁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者其雇用的社会闲散人员发生正面冲突。发现有暴力拆迁或者偷拆时一定要先报案,要求公安机关来给予帮助,保留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备用。2、忍无可忍、...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报警后的暴力事件

被打了报警后的处理方法及时效。首先,进行伤情鉴定并要求公安机关出具委托书。其次,轻伤以上需追究刑事责任,轻伤以下一般行政处罚。最后,要求对方赔偿并持处理意见。追诉时效为6个月,故意伤害致轻伤为5年。无论刑事责任与否,民事赔偿必须承...查看全文

如何面对暴力拆迁?

律师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拆迁是合法的,但暴力拆迁却是涉及犯罪的,在面对暴力拆迁时,最重要的是要保全“暴力”的证据,必要时还需报警立案。暴力拆迁确实涉及违法,在面对暴力拆迁时,需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强拆前的房屋状况证据的收集;2...查看全文

如何面对暴力拆迁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拆迁是合法的,但暴力拆迁却是涉及犯罪的,在面对暴力拆迁时,最重要的是要保全“暴力”的证据,必要时还需报警立案。暴力拆迁确实涉及违法,在面对暴力拆迁时,需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强拆前的房屋状况证据的收...查看全文

如何面对暴力拆迁

法律规定拆迁是合法的,但暴力拆迁是犯罪,面对暴力拆迁,需保全“暴力”的证据,必要时报警立案。强拆前需收集房屋状况证据,强拆时可直接报警,同时做好证据保全和收集,必要时录音录像。...查看全文

如何面对暴力拆迁

根据法律规定,拆迁是合法的,但暴力拆迁却是涉及犯罪的,在面对暴力拆迁时,最重要的是要保全“暴力”的证据,必要时还需报警立案。暴力拆迁确实涉及违法,在面对暴力拆迁时,需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强拆前的房屋状况证据的收集;2.强拆时可直...查看全文

暴力事件的应对措施

打人致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未达轻伤程度则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如何应对家暴?

遇到家庭暴力处理办法:1、如果发生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予以劝阻和调解;2、正在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情节恶劣的...查看全文

遭遇暴力强拆,暴力强拆违法吗

违法的。国家明令禁止暴力强拆,强拆者需承担民事责任,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暴力侵害

遭遇暴力侵害,应当及时报警,进行伤情鉴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如果致人轻伤...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对施暴者发布网暴信息的平台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截图,但由于上述方式取得的证据可信度较低,可能无法完整反映来源,所以最保险的方式是对电子数据通过公证处进行公证保存。在保留证据后,可以找到平台的运营商,要求其删除网暴相关信息,同时也要保留...查看全文

遭遇暴力如何应对

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自己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损失。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对方殴打行为致使受害人受到轻伤则对方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对方可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闫向东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行政诉讼、行政诉讼

已服务8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