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律师回答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怎样的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要求在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审查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标准,这种法律规范标准既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也称之为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法律的适用。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是指导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或参照规章)具体适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中,从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的活动。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征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不同于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法律的适用,它有以下特征:1、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这样行政诉讼中只有人民法院才是法律适用的主体,才有权适用法律。而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只是诉讼当事人之一,在行政诉讼中无权决定对法律的适用,即不能最终依法确认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因此,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主体只能是人民法院,而非行政机关。2、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第二次适用法律。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是对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作过的法律适用再次适用,也称之为审查适用。所以,通常称之为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案件审理中第二次对法律的适用。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无论采用正式文书形式还是未采用文书形式,从实质意义上讲,该具体行政行为都是行政机关适用法律、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于特定法律事实的结果。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也需要对查处案件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所适用的法律文件加以选择、适用,并作出认为符合法律规范的决定。因此,在进入行政诉讼程序之前,行政机关已经对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决定,这是第一次法律适用。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后,经过审理直至作出裁判,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最终是否合法的判断。在此过程中仍需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便是第二次适用法律。行政机关第一次法律适用时所面对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事实,即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第二次适用法律虽然也涉及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事实,但审查对象已不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的行为事实,而是行政机关所认定的行为事实。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正是在审查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事实所进行的法律适用是否合法的基础上所作的再次适用。3、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解决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合法性审查是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原则上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除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赔偿外,不解决合理性问题。这是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不同于刑事、民事诉讼法律适用的特点之一。因为行政机关在多数情况下享有自由裁量权,只要在法定权限和幅度内,行政机关可以依自己的判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而司法机关不能具体介入到行政机关的判断中去,甚至代替行政机关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有违权力制衡的原则。因而,在行政诉讼中,衡量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唯一依据只能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且可以参照规章,不存在人民法院的任何主观判断标准。5、法律适用的范围限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行政规章,而不同于行政机关第一次适用法律时,可以适用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而与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不抵触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如乡镇政府的决定同样也可以作为行政机关执法的依据。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原则

(一)适用调整被处理行为或事项的法律规范。因国家行政管理事务既繁杂又细化,这就界定了相关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由于客观现实中存在着行政主体不能正确把握所适用法律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往往导致适用的法律规范与被处理的行为或事项不相吻合。(二)遵循从旧兼从轻的法律适用原则。在一些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修订后,对发生在新法实施前的违法行为,一些行政主体仍错误地认为应适用行为发生时的法律规范,而没有考虑是否应遵循从旧兼从轻的法律适用原则。如某汽车维修总厂1990年将自己厂区内的1.2亩国有土地非法转让给刘某建房使用至今。某市土地局在2000年查处时认定汽车维修总厂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一直处于继续状态,违法行为没有终了,给予处罚是正确的。从199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和修订前的原《土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来看,均构成土地违法行为。但处罚上,新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比原《土地管理法》四十三条规定的处罚重要。按照新法和旧法的规定,均构成违法行为的,适用处罚较轻的法律的原则,某市土地局2000年对汽车维修总厂作出的行政处罚适用新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显然是违反了从旧兼从轻法律适用原则,人民法院应以其适用法律错误判决予以撤销。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法关于调解的规定

从《行政诉讼法》第50条中的规定来看,一般在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的时候,并不适用调解。但在该法第67条中又有格外的规定,若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话,那还是可以就行政赔偿部分进行调解。因而,说行政诉讼是否能够调解,还是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则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而不是行政机关。其次,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第二次适用法律,即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再次对法律进行适用。第三,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解决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查看全文

论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规则。

(一)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在行政诉讼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平衡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而判断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如何保护、如何平衡的标准就是法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赋予行政机关...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法律解析: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要求在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审查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标准,这种法律规范标准既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也称之为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法律的适用。 【...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律师分析: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要求在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审查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标准,这种法律规范标准既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也称之为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法律的适用。 【...查看全文

2023行政诉讼关于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不服复议决定的申请人需在收到决定书后15日内提起诉讼;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需在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超过20年(不动产案件)或5年(其他案件)不予受理;行政机关未履行保护合法权益职责的,申请人可在2个月内...查看全文

2023行政诉讼关于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关于时效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查看全文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行政诉讼法适用于被告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①规定被告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案件是当事人控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案件。②它解决的纠纷,是政府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之间发...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决定适用于哪些事项

法律分析:   行政诉讼决定适用于下列范围:1、指定管辖;2、管辖权的转移;3、是否回避;4、确定第三人;5、指定法定代理人;6、许可律师以外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查阅庭审材料;7、指定鉴定;8、确定不公开审理;9、处理妨碍诉讼...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如何适用法规依据?

法律解析: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不同于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法律的适用,它有以下特征; 1、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如何适用法规依据?

律师解答: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不同于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法律的适用,它有以下特征; 1、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查看全文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是怎么规定的

《行政诉讼法》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国进行行政诉讼的适用进行了规定,确保其享有与中国公民和组织相同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涉外行政诉讼具有涉外性、特定性和特殊制度等特点,需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国进...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关于行政合同的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解析: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3、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享有行政优益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七十五条 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查看全文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于调解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于调解,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诉讼请求,适用《行政诉讼法》的一般规定以及《国家赔偿法》的特...查看全文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于调解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于调解 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诉讼请求,适用《行政诉讼法》的一般规定以及《国家赔偿法》的...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行政诉讼不包括国家行为、行政规范文件、行政机关内部决定、刑事诉讼授权行为等。也不包括调解、仲裁、行政指导、申诉重复处理等行为。法院只受理具有外部法律效力、影响公民、法人或组织权益的行政行为。...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或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诉讼时效为十五日;而上述主体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时效期限是六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查看全文

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计算方式为:经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该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查看全文

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我国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