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鉴定标准及赔偿:我国根据法律规定,将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根据不同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此外,还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等。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其近亲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工伤鉴定标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一级定级原则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完全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二级定级原则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大部分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三级定级原则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四级定级原则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生活自理障碍或无生活自理障碍。五级定级原则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六级定级原则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七级定级原则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八级定级原则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九级定级原则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十级定级原则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工伤赔偿标准:
1、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补助金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医疗费,包括住院期间、康复训练期间、工伤复发期间的医疗费用3、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4、辅助器具费用参照地方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项目及费用限额标准;
5、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6、护理费,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7、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伤鉴定标准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不同等级的伤残将获得不同程度的赔偿。一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而十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此外,工伤赔偿还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等。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其近亲属还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根据具体情况,工伤保险基金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支付。
法律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全文《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第三十条到第四十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者合法权益中的就业权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和自由选择就业的权利,包括获取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休息、社会保险、技能培训等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就业不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除特殊规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残...查看全文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途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有以下几种重要手段:首先,劳动者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其次,劳动者应当增强对劳动合同条款的理解,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劳动者还应该学会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例...查看全文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律师分析: 我国很重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颁布实施了多项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工会法》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查看全文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益

一、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括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查看全文

劳动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哪些

劳动者保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劳动者合法权益包括就业权、劳动报酬权等。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参与社会保险监督。...查看全文

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哪些

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此外,劳动者还有参加工会、民主管理、参加劳动竞赛、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解除劳动...查看全文

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哪些?

律师分析: 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查看全文

劳动者有哪些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权利,诸如就业权、签订劳动合同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培训权、获得社会保险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除上述权利外,劳动者还有其他法定权利:劳动者依法享有参加和组...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者权益的新议题

职工死亡抚恤金丧葬费标准: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比例发放,配偶40%,其他亲属30%,孤寡老人或孤儿增加10%。...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定的标...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要积极及时地学习和了解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部分劳动者因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部分劳动者不知道如何准确适用劳动法律政策,往往导致部分仲裁请求高于国家规...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有: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查看全文

学习《劳动合同法》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一、加大了对试用期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查看全文

劳动者合法权益举报电话

法律分析:一、各地一般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二、举报的方式还有其他,例如:1、到就近的劳动局窗口去提出投诉,需带上相关的材料证明;2、找到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投...查看全文

劳动者合法权益举报电话?

律师分析: 一、各地一般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 二、举报的方式还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劳动局窗口去提出投诉,需带上相关的材料证明; 2、找到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投诉,在线的人员会为其解答...查看全文

怎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一、依法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约定清楚相关事项; 二、如果发生争议的,则及时通过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来维权。 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不仅有利...查看全文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一、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最重要的法律武器。2.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法的改革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主旨是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争议处理等权利。用人单位应履行义务,支付合理工资、提供安全条件和培训,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而辞职和自...查看全文

劳动法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实习生是否受劳动法保护取决于是否与用人单位构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如果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目的在于专业训练,如律师、医师等,则受法律保护。而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行为,如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则不受劳动法保...查看全文